由于最近几日不能更新公众区章节,特作评述数篇,以馈友人。
其一,对于发展道路而言。
余以为,相比于社会,一己之力极为渺小,妄图改变社会,非数十载积累而不可得。架空的构架,确实给了一个改变的机会,但现实操作,却未必容易。
政治斗争尤其讲求时机、策略,粤党之所以不早早造反,也是尤其社会背景。
首先必须明白,商行的生存有赖于国内的产品供给和市场,天启初,中央权力尚强,占海为王至多导致一二省之官兵围剿,若公然对抗朝廷必然全力绞杀,政治斗争需要动态平衡,更需要忍让,自己实力不足,则需要韬光养晦。
至崇祯后,尽管实力增长,但是多存于海上,其实流贼蜂起,建奴虎视,朝廷已经疲于应付,但是,与他们比,尤其是建奴,粤党还没有做好一切准备,留住朝廷,便是要他们暂时牵制,以争取时间。援助辽东时机是为了后方争取时间,也同时练兵,须知海军与陆军差异极大,练兵场上是练不出精兵的。
此刻虽然朝廷势颓,然若过早推翻他则有两弊,其一弑君者将遭到道德谴责,难以获得更多的民众支持,其二,此时公然造反,即便成功,将必然面临左流贼,右建奴的窘境,两线开战兵家大忌。
因此,必须让别人推翻朝廷之后,再伺机而动,否则便是给别人做了嫁衣裳!
其二,商行。
打仗,首先打的是粮饷!招兵买马,造船铸炮,哪一项也离不开银子,钱,乃第一要务!至于商行的结构,大家觉得有问题,就对了!
对于几个从来没有做过经营的人,在创业之初难免富有理想主义色彩,但随后的现实,便会生生撕裂头脑中的幻境,让他们重新回到现实中来。分股的方式,初衷是为了笼络人心,减少阻力,但是也会事与愿违。
只有经历了问题,才会明白,事情并不如想象中简单。然后,遍植党羽,明争暗斗,种种或悲或喜的事情便会纷至沓来。
商行,即是败笔,又是不能回避的一道门槛。有错误,才是人,没错误,那时神!
火枪的作用并不似乎我们一般想象的那样有效,收到客观环境的极大限制,其主要的好处在于简便,方便训练且杀伤力极强。
很多架空作品愿意搞出很多花样,但是吾曾扪心自问,若自己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来到明朝,除了简单的燧发枪这样的物件,确实想不起来那些纷繁复杂的技术成果,正如调查显示,底火、*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但是在一个没有化学基础的时代,要从头做起,生产出这些物件,只怕不是容易的事情,与其如此,不如借助现有材料,略作改进,另寻他途。
比如战船,明代战船的通病是结构强度不足,即使大船也无法承受重型火炮发射时的后座力,且火炮均固定于炮座,没有炮车这类助退装置,因此,在现有的帆船基础上,加强结构强度,改进火炮助退装置,便可以大幅度改进战船战斗力。
至于铁甲船,往往给人以误解,实际上,以橡木制成的帆船,只要船板足够厚,抵御实心炮弹已经足够,铁甲船是因为爆破弹的出现使得木制帆船无力抵御而作的改进,其实海上普遍使用的不过是实心铁弹,国内的对手更是炮小船小,实在没有必要搞出铁甲舰来加强防御,何况水师和陆军需要大量的铜铁制造火炮、火枪、铠甲等,从成本、效益等各方面角度,生产铁甲船并不是合理的选择。
蒸汽机也是一般,其出现原自于劳动力和能源的匮乏,而中国却是世界上最不缺乏劳动力的国家,而且广东有风富的水资源却没有丰富的煤炭矿藏以备开掘,成本上即成问题,何况有了蒸汽机,必然导致一定的劳动力闲置,而扩大生产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否则卖不出去,又有何用?
就如同近一千二百五十吨(两千料)的“定远”号,虽然威武,但是实战中未必能派上用场,这实际上是试探过程中的一个曲折。
《****》的立意,在于陈、齐、姚意外穿越,并无甚多准备。须知,我们今日之便利,是建立在坚实的社会基础上的,抽去了这层基础,孤立地利用我们浅薄的知识,只怕难有什么作为,而必须结合现实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