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问及家里,济阳郡王提过曹评已经开蒙读书学骑射了。”赵昉扯了扯曹皇后的袖子,黝黑的眸子望着曹皇后央求道,“儿想自己选伴读。”
对于赵昉这个唯一活着的儿子,官家素是如珠如宝。真定曹氏隐为大宋世家名门之首,曹皇后之弟济阳郡王曹佾文武双全又兼具风雅,官家想要让曹评给赵昉做伴读也算意料之中。知道官家曾当着赵昉的面主动向曹佾问起曹家的孩子,曹皇后才没了最后那点顾虑。
“既如此,我便与官家说一声,让阿昉自己选。”
赵昉得偿所愿,立时露出几分雀跃之色。他素来稳重,这番小儿作态落在曹皇后眼中说不出的可爱。皇后觉着大皇子到底还是孩子心性,又心软了几分。
说过伴读之事,赵昉才仿若闲话般提及赵景前些日子去象棚看杂耍,偶然间寻到了久无音讯的表妹。皇帝这一行,除却那些被人拿捏的蠢物傀儡,大多有一手好演技。赵昉在这行算是中上水平,演技亦是不俗。
象棚的杂技表演赵昉没有亲眼看过,却被他描绘地活灵活现。说到演出事故,景世子一手难救三人,眼看就有无辜女童殒命,又冒出两位少年侠士,与世子配合无间挽救了几条鲜活的性命。这救人已然是跌宕起伏,若这联手救人的陌生人竟是亲戚,岂非更加传奇?
纵是素来刻板的曹皇后也听得微笑颔首,顺意赞赏了一番景世子少年英雄,又有那无名少年如何见义勇为:“不知那白衣少年又是什么人,身手竟然与景世子一般俊?”
“这少年虽未扬名,但他的父兄,娘娘定是听说过的。”赵昉笑着道,“他的兄长就是前些日子的新科探花李锦荣,他们的父亲早年也中过探花。这位李二公子饱读诗书,想来过几年也会下场科举。”
“原来是李探花的胞弟,保定府李氏一门两探花六进士,乃是一等一的清贵世家。若是他家的子弟,就难怪如此才俊了。”
“那李探花的弟弟与阿景一般大,出手救人倒也不奇怪。最难得是阿景那位才寻到的表妹,与福康妹妹一般大,竟学得这般武功,可配合阿景救人。”赵昉顺势构造了一个赵景外家遭难,幼女零落江湖,恰被进京赶考的举子相救收养的故事。
孤女落难幸得善人相救,又学得一身本事,偶遇贵亲这样的故事与那象棚遇险记的跌宕起伏比起来不遑多让。赵昉着意描述了夏祈音零落江湖后落难的悲惨,可叹一熊孩子活生生被他塑造成了小可怜,听得曹皇后泪意翻腾。
“那孩子能够遇到贵人搭救,如今又认了远亲,想来也是苦尽甘来。”
赵昉点了点头,顺势感慨一下太平王元妃过世多年。太平王远驻大同,世子不过是半大孩子,与新王妃关系不大和睦,也不知能不能照顾好年幼的小表妹。
曹皇后立即明白了赵昉之意,她知赵昉与景世子惯是要好,只当赵昉想帮景世子。这原也不是什么大事,皇后令左右收拾了几样礼物,赐予太平王府说是贺王府寻到远亲。若是有瑕,王妃可带那孩子进宫走动一二。
那头夏祈音拉着李寻欢和林诗音到皇宫寻小师兄败兴而归,又闹着去大相国寺附近的街上吃百味羹、乳炊羊。
“你不是答应了帅大人不乱跑吗?”
“我哪里乱跑了,我答应义父不一个人出来玩,又没说不能和其他人出来玩。现在有诗音表哥你带着我们,不算我们小朋友偷溜出来玩呀。”
很好!逻辑满分,完美!李寻欢无言以对,他倒是不想理会熊孩子,耐不住熊孩子说什么,他表妹都跟着跑。为了不让表妹对他不满,李寻欢只能答应带她们去了。
刚来汴京那会儿,帅风旗对汴京的治安充满信任,加之夏祈音会武功又一贯古灵精怪,从未养过小孩的帅风旗并不觉得让她到处跑有什么问题。以至于夏祈音丁点儿一个人将汴京城内最热闹的大相国寺及瓦舍等地方都逛遍了。
李寻欢和林诗音跟着她一路走过去,时常有人与她打招呼,还不时被人塞一把蜜饯果子之类,不一会儿功夫就连李寻欢和林诗音手上都拿满了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