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梨香院,乃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小小巧巧,约有十馀间房舍,前厅后舍俱全。另有一门通街,可走此门出入。西南又有一角门,通一夹道,出了夹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东院了。
这日薛姨妈携了薛蟠宝钗兄妹俩已到荣宁街,王夫人便派金玔传了李纨、黛玉、三春姐妹一道去二门迎接薛家母女。
王夫人与薛姨妈一翻相互寒暄后,便拉了薛姨妈去自己房里闲聊不提。另又命贾琏带了薛蟠去见贾政。
贾母便更是对宝钗看不上眼,对薛姨妈也是淡淡的。就连下人们也时常在背后对宝钗指指点点,嗤之以鼻。当然这是后话。
因知近日薛姨妈一家来京,王夫人提早几日便命人将梨香院收拾了出来,以便薛姨妈一家在贾府寄主。
因之前府里的传言,贾政本就对自己这个外甥没有什么好感,一见薛蟠那猥琐浪荡的样儿印象便更差了几分,便只淡淡的寒暄了几句,顺便考较了几句四书。
薛蟠答的更是牛头不对马嘴,把贾政给气得个倒仰,教训了几句便放了他离开。心里不由对薛家的印象跌到了谷底,生怕薛蟠带坏了自己儿子,忙命下人传话下去,令宝玉今后不得与薛蟠厮混。
对王夫人与薛姨妈的动向,麝月、秋纹早已向宝玉回禀,只等宝玉示下如何应对。对于二者的算计,依前世的记忆,宝玉早已心知肚明,自不能如前世一般坐以待毙,须得先发制人。
便吩咐下去,把薛家生意已大不如前,如今不过是苟延残喘以及薛蟠平日里偷鸡斗狗,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在金陵出了人命官司来京避祸,宝钗表里不一,工于心计的的事实在府里散布开来,弄得是人尽皆知。
如此以来,本就因薛蟠争抢丫鬟闹出人命极为不满的贾政,对薛家便更是没了什么好印象,连带着对王夫人也没有好脸色。
于是王夫人便与薛姨妈频繁往来书信,极力撺掇,多方谋划,只盼着母女俩快快来京,以便成为自己的一方助力,早日完成自己的一石三鸟之计。
薛姨妈自又有一番算计,思量起进京的好处来:
且说这一年来王夫人见得贾母对黛玉的万般宠爱,宝黛二人的亲密无间,又有阖府众人都觉得他们二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心里自是悒郁不忿,可又无可奈何,只得暗自着急。
因闻得薛姨妈有携女进京才选的打算,便打起了心中的小九九。王夫人自是知道,薛家长房现仅剩孤儿寡母三人,薛蟠又不成气候,必欲投靠贾家庇护。
这一世黛玉虽也喜静,但却不若前世那般孤高自赏,目无下尘,对府中下人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平日里打赏下人又出手大方,再头顶豪富官家千金光环,在府里的声望于小姐主子之中竟是无人能及。
自黛玉来府后,宝玉自是极力关照生活起居,以尽早去除黛玉身心两病。除平日里关注黛玉吃穿住行外,凡有黛玉一切事宜皆异常关注。
且说自黛玉进府以来已近一年岁月。如今在贾母百般怜爱,宝玉万般呵护下,黛玉的病情已是好得七七八八,因又与宝玉姐妹们相处得言和意顺,更是心情舒畅。
获悉侄女儿宝钗生得一副好模样,知书达理,随分从时,又与宝玉年纪相仿,若是能结为姻亲,那薛家的万贯家财岂不迟早落于自己之手,既得了一个好儿媳,又能打压林家丫头的嚣张气焰,岂不一石三鸟。
一来,有贾家的庇护,皇商的牌子方能保得住,生意亦能维持下去;
思量再三,母子三人商议一翻便收拾行李,携了老实可靠的仆人,挑了良辰吉日坐船往京都而来,其中细节不表。
二来,寄住贾家,有了姨父的管束,薛蟠也能消停些;
三来,有了贾家的助力,宝钗才选也更有些把握,即便没选上,依王夫人或明或暗透露出结亲的意思,那也是个极好的路子。
宝玉吩咐麝月抓总,秋纹分管落实,建立了一张完善严密的情报网络。在贾母、王夫人、凤姐等贾府诸主子身边安插了眼线,以便一有风吹草动,便能够及时掌握应对,以期掌握府中舆论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