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西北之战画上了终点,北秦求议和,韩烨率领大军凯旋,可班师回朝,没有人是为他们欢呼的,百姓站在街道两侧,冷眼注视着他们。</p>
?梅花内卫刺杀的事传得沸沸扬扬,如今帝承恩生死未卜,下落不明,加之先前帝家被构陷谋逆,朝野动荡不安,皇室陷入危机。</p>
<span>说书先生</span>“说话青南山一战,北秦欲以攻打军献城的假消息调走青南城主力军,再趁机攻打青南城,然莫北的计策早已被看穿。”</p>
<span>说书先生</span>“帝梓元将计就计,假意派兵支援军献城,再一招以身为饵,身先士卒,引北秦军入青南山谷。”</p>
<span>说书先生</span>“借青南山之地利,先发制人,挫其兵锐,待北秦军攻上青南山折损尽半兵力。”</p>
<span>说书先生</span>“先前调离的援军反扑而来,形成合围之势,这时,北秦军便如那瓮中之鳖。”</p>
<span>说书先生</span>“莫北身死,北秦军大败,帝梓元负伤,当众人都以为战事结束之际,谁知梅花内卫出现,给上了致命一刀。”</p>
<span>说书先生</span>“帝梓元生死未卜,下落不明。”</p>
<span>说书先生</span>“说来喟叹,为守三千里地山河,帝韩二人并肩征战,可如今,帝梓元生死不明,太子黯然归京,这十余载的恩怨,不知二人是否还有化解的机缘。”</p>
“呸——化解什么,十年前帝家没了,现在自己没了,玳山关了十年,打了胜仗还要被皇家侍卫刺杀。”</p>
“就是,帝梓元分明是功臣,有勇有谋,打了那么多的胜仗,结果死在自己人手里。”</p>
“呸呸呸,吉人自有天相,肯定没死,最好是被高人救走了。”</p>
“十年前那么大的帝家,说没就没了,被冤枉被陷害,现在就剩这么唯一一个血脉外京城无依无靠,都不肯放过。”</p>
“要是没有帝梓元和帝家军,这仗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打赢呢,为什么要刺杀帝梓元,要讨个公道,还个说法!”</p>
“对!讨个公道,还个说法!”</p>
…</p>
帝家二十年前禅让天下,却因被太后无辜构陷而被皇家冤枉,最后满门抄斩,背尽骂名。</p>
大靖立国时的第一代臣民仍在,他们犹记得十年前的帝家是何等荣光。</p>
如今唯一的血脉和重组的帝家军依然在前线捍卫大靖疆土和守护大靖子民,却被皇家亲卫刺杀。</p>
只要是大靖的子民,都会对帝家的心存感恩,也无法接受这样荒唐的事实。</p>
消息传开的第二日,满城风雨,义愤填膺的百姓自发请命汇聚在重阳门前,要皇家给个交代。</p>
军队中也不乏热血刚毅之士,帝家军和帝承恩的遭遇也让他们愤懑,战场杀敌立了军功还没一个好下场,谁还敢为大靖卖命。</p>
从未有一个人、一个世族,能让大靖百姓凝聚人心到这种地步。</p>
帝家是个例外。</p>
帝承恩、或者说帝梓元是个例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