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安阳乐典的准备工作,也已进入尾声。
城中心那座最为雄壮的高台之上,早已铺满了鲜红似血的长毯。
若是视角足够刁钻,还能隐约瞥见台后那些影影绰绰的身影,是等着午后上台献艺的舞娘,或也可能是准备深喉一曲的歌姬吧?
主台四周,是稍矮一些的所谓“二台”。
这些木台虽是工匠新搭,却也铺着地毯,上面依次摆着精致的桌椅。
距离大典还有些时候。
可桌上已经开始准备香气四溢的糕点与清茶。
这些座位,都是留给城中那些有头有脸的大人物的,以彰显他们的尊贵地位。
再往下,是比二台更矮一米的“三台”。
同样铺着地毯,摆着桌椅,但不再是二台那种一桌一椅的规制,而是寻常的圆桌长凳。
这里,是给那些达官显贵们的仆从随侍们和一些小有身份吃喝的地方。
三台之下,便再无地毯。
一排排长桌沿街摆开,只等游行的队伍归来,便可在此处用饭。
据说餐食丰盛,有大荤腥,费用全由城主府一力承担。
除了舞龙游行的人,上了年岁的老者今日也可在此处免费用饭,算是城主的一份孝敬。
至于更远的地方,便是坚实的砖面了。
这里,是绝大多数普通百姓观看表演的地方。
当然,你若是家底丰厚,也能买下附近酒楼的高层客房,推开窗户,居高临下地欣赏。
但在这等时节,有这份财力的人物,大多早已准备去二台落座。
与旁边别家的大佬套套近乎,可比看那劳什子歌舞深喉一曲有意义得多。
好在整体的设计上还算巧妙,纵使是站在最下层的百姓,也多少能看到些主台上的风景。
而这一次安阳大乐典,所有人真正关心的,其实是最后那个环节。
城主大人亲口说过,他有一件惠及全城的大好事,要在乐典的最后,当众宣布。
就在全城百姓翘首以盼之际。
噹!
悠扬的钟声自城中心的钟楼响起,回荡在安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钟声连响十二下,宣告着正午的到来。
盘踞在街头巷尾的数支舞龙队伍,在最后一声钟响落下时,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整齐的龙吟,结束了长达两个半时辰的巡游。
汗流浃背的汉子们扛着巨大的龙头龙身,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引得街道两旁的百姓阵阵欢呼。
安阳大乐典,正式开始了。
城中心的高台广场,早已是人山人海。
最外围,是数不清的寻常百姓,他们踮着脚,伸长了脖子,努力想看清高台上的景象,脸上洋溢着发自真心的喜悦。
三台之上,坐着的是城中一些小有家资的商户管事,他们端着茶杯,与邻桌的熟人谈笑风生,不时朝着更高处的二台投去艳羡的视线。
二台,才是真正有头有脸的人物。
城中各大商行的东家,颇有声望的乡绅耆老,他们个个衣着光鲜,身旁有仆从随侍,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养尊处优的从容。
他们彼此间的交谈,声音压得很低,笑容也恰到好处,既显亲近,又不失身份。
而那最高的主台,此刻依旧空无一人。
一张铺着金丝红毯的太师椅摆在正午的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