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本《cell》期刊的文章罗浩依旧是第一作者。
学术倾轧!
可惜。
敢伸手到自家领域里,开玩笑,手给他剁掉!
张教授不断唠叨着、愤怒的骂着。
放在最上面的是——《cell》的复印件。
“下面有国自科的项目。”
至少都是医学4大期刊的论文,一共98篇,罗浩都是第一作者。
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博士学位是二选一,罗浩怎么都是博士,这一点能过。
“就这,还想着要搞粒子植入?”
“看什么看,涉及到核医学的评审,我最有发言权。”张教授半步不退。
听到张教授的话后方老心中一动,起身走到评委身后。
粒子植入进入临床时间不久,基本都是核医学科把持着。
张教授没在意,而是笑容可掬的和方老说道,“方老,协和的博士么,我承认他们……”
粒子植入属于核医学科,人家不做是人家的事儿,你罗浩搞什么搞!
但哪怕专心科研,也不可能发表这么多论文!
方老大步走过去,拿起最上面的《cell》翻到有便签的那页。
“我就觉得罗博士的脑子有问题。”张教授指了指自己的头,“博士能留在协和,那得多大的机缘,多大的造化!可罗博士倒好,直接回老家了。”
“喏,现在又想把手伸进我们核医学的领域里。这人啊,是真的不知所谓。核医学可是专业性很高的医学分支领域,我估计他连这方面最基本的培训证都没有。”
初审现场一片安静。
弃权?
“方老,您坐,您坐。”张教授起身,但方老摇摇头,“我就是闲的没事来看看热闹,你们忙着。不过对小罗,我还是有点了解。”
张教授的表现一点都不意外,甚至方老觉得后面还有更激烈的冲突。
张教授今天是存心想要在初审的时候就把罗浩卡下去,所以必须要看原件,一点点挑毛病。
地方的卫健委就知道瞎弄。
罗浩刚毕业不到3年,就能申请优青?
前几年涉及水论文的专家,他倒是发表了百十来篇论文,但影响因子大多在2-3左右。
“什么?”张教授愣住。
“方老,您坐。”张教授起身和方老攀谈起来,“您认识罗浩?”
第一作者赫然是罗浩!
自己要什么了?
张教授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后这才安静下来,闭目养神。
这一手推车的论文……
他们说了很多,越说越兴奋。
感情罗浩罗博士没往他们的领域伸手,他肯定要看热闹。
不过这种事情自己没办法纠缠,找到地方卫健委,人家是地头蛇,有一万个解释可以把这件事给含糊过去。
“38岁这个线罗博士肯定还没到,这倒是他的优势。”张教授缓缓说道。
哪怕能过线,自己也要给他抹一身的屎。
至于秦晨带着罗浩来拜访过自己,自己要是不放的话会不会得罪秦晨这种事儿张教授已经忘到脑后。
但诟病又怎么样?粒子涉及到放射性物质,只有核医学科来弄才天经地义。
老柴和罗浩之间的那种根植于骨子里的默契与呵护,再加上这一手推车论文作为背景,他愈发明白当年为什么那几位不惜翻脸、吵架也想把罗浩留在自己身边。
至少也要从第三作者开始,哪怕整个实验是罗浩做的,也不可能他都是第一作者。
“国自科?”张教授已经彻底懵逼,茫然的问道。
张教授一下子精神起来,进入战斗状态,身上每一個汗毛孔都散发着杀气。
咕噜咕噜
车声传来。
几声后,张教授缓过神,他的表情冷峻,不管这些期刊、论文、科研,回到桌前。
“我简单扫了一眼,好像是关于糖尿病的研究。”
老子不做是不做的,但粒子植入手术是老子的!谁有资格做,谁不能做,这可是原则性问题。
糖尿病,长冠,应该是王校长在意的项目。
“人呢!”张教授不高兴的问道。
这里面的水有多深,罗浩他到底知道不知道!
方老紧紧皱眉,罗浩这是琢磨着自己后台硬,所以一点都不在乎的节奏。
罗浩是真的飘了,堂而皇之的把手伸进核医学的领域。
“真是,现在的工作人员太懒了,这么点活都要耽误时间。”张教授撇嘴。
一般来讲初审需要各种资料的复印件,但都不会看,只要在电脑上看申请资料就行。
“张老师,您稍等啊。”有人安抚道,随后快步跑出去看看情况。
“王校长主持,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与北江省油田总医院内分泌科联手,罗博士在研究中担任……”工作人员开始介绍。
《nature》的复印件要比《cell》还厚一些。
既然资格够,碾压全场的够,那自己就从研究计划下手好了。
“伱们打扫垃圾区别的屋子,我们评审呢,不知道啊。”张教授不悦的斥道。
“!!!”
“能不能干!”
这么多!
罗浩平时不下临床的么?哪有时间写出这么多的论文!
如果不是亲眼看见罗浩干净利索的在有干扰的情况下切子宫,方老肯定会认为罗浩是一名科研医生。
影响因子合起来比其他申请优青的有所人的论文更高。
张教授点了点头,“也不知道罗博士的科研水平怎么样。”
随后他看了一眼通讯作者,的确是王校长。
张教授一怔,但随后他的嘴角上扬,ak都压不住。
他为什么这么说,所有人都知道。
张教授有些不屑,这里面肯定有见不得光的东西。
“罗浩,罗浩。”张教授冷冷说道,打开罗浩的申请表。
“!!!”
罗浩惨了。
“复印件在,小王,你去取一下。”身边的工作人员招手,让办事员去找罗浩的申请资料。
“cns的第一作者么?罗浩有多少?”方老问道。
“罗博士不是回老家了么,这才几年,就申请优青了。资历够么?”张教授暂且把学术之争压下去,开始挑罗浩其他的毛病。
“小张,要不这样你看行不行。”方老淡淡说道,“初审存疑,给罗浩一个答辩的机会。答辩的时候么,要是他回答不出来你的问题,那刷掉的话别人也没话说。”
“罗浩,协和的罗博士?”旁边那人笑了笑,“我就知道他肯定能行。”
别说是申请优青的这群38岁以下的“年轻”才俊,即便是评审们也没谁发表过12篇《cell》的论文。
这种事儿几乎在场的所有人都做过,可他们面对的对手很少有罗浩这种。
不,不是小麻烦,看张教授仿佛被踩了尾巴似的表情,麻烦应该还不小。
胜券在握!
党同伐异!
他的目光落在平车上,一本本期刊的复印件装订整齐,甚至还有分类。
年龄、学历、职称,这都是硬杠。
话说了一半,门口出现一辆小推车,推车上摞着密密麻麻的期刊。
方老站在后面默默的看着。
“从前不认识。”
“老张,你看……”有人看了一眼那一堆文章,有些惋惜的想要劝一下。
伯乐常有,而千里马难寻。遇到一匹千里马,谁不眼红?王校长甚至把自己研究的长冠项目分出来一个分支交给罗浩。
课题的申请人是一个熟悉的名字——罗浩。
“粒子植入的粒子有辐射,其他科室处理起来也不够专业,肯定由我们核医学领域的人来负责,这是原则问题。话说小罗现在搞核医学呢么?”张教授反问道。
可就是约定俗成这四个字,带着千钧之力,让方老想要帮罗浩说句话都不行。
“怎么还没拿来。”张教授反击了一句,见方老并不是死命支持罗浩,探出了底线,心里有了把握。
“他递交的复印件呢?”张教授摘掉眼镜,用力揉了揉眼睛。
然而张教授失望了。
想要申请优青,当事人需要提交一个详细的研究计划。
就这,也没见谁能一口气拿出100篇类似的论文。
背景、目的、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每一项阐述的都很详细,却又不啰嗦。
哪怕核医学科不做粒子植入,也绝对不会让别人伸手。
方老踌躇十几秒,已经有了打算。
这个年轻人是真牛啊,科研手术双天赋点满,方老有些羡慕,真想把罗浩拘来,给自己当关门弟子。
“不能干就滚蛋!一个人的申请资料能有多少,是不是之前都没做准备?”
“他有资格申请优青么?”张教授不屑的小声嘟囔了一句。
对“外人”,对要抢蛋糕的“外人”,肯定是伸手剁手,伸脚跺脚。
说是优势,其实潜台词所有人都知道。
刚核对过!!
工作人员说的很温柔,可……张教授的眼睛直了,直勾勾的看着平车上比等身还要高的期刊复印件。
“方老,怎么回事?我记得他刚毕业没多久,这就破格了?害连着破了两次,地方上简直太能瞎胡闹了。”张教授说着,生怕自己记错了,回头看了一眼罗浩出生年月日以及年龄。
当年心外科抱残守缺的结局大家都看在眼里,谁特么知道技术什么时候进步,粒子植入能由纳米机器人完成了,到时候这块可是绝对领域!
罗浩那个狗东西,真要是在协和也就算了,核医学科的老祖宗可就在协和,虽然老人家一百多岁高龄已经少问世事,但自己做事情还是要顾忌一些。
细致到每一个字都不可或缺。
各种类似的词出现在大家的脑海里。
“怎么都是第一作者?cell的第一作者。”张教授茫然自言自语。
方老吁了口气。
上了车,方老拿起手机拨打电话。
“老柴,小罗那面好像有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