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319高地上的战士们含泪收殓战友遗体、打扫战场的同时。
雷铮等人英勇作战、击退数倍之敌并付出生命代价的紧急战报,正通过军用线路,以最快的速度向上层层汇报。
情况被迅速核实、整理,最终直达最高指挥层级。
数小时后,华夏外交部新闻发布厅。
发言人面色肃穆地站在聚光灯下,面对国内外众多媒体,以清晰而铿锵的语气发表声明:
昨夜,印方边防部队公然违背双方共识,
悍然越过实控线,在我境内纵深地带发起挑衅性攻击,
甚至动用暴力手段,导致我方人员伤亡。
我边防官兵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
以极大的克制和勇气,坚决予以反击,
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华方对印方此次严重的、有预谋的挑衅行为表示最强烈的谴责和严正抗议!
我们要求印方立即全面调查此事,严惩肇事责任人,严格约束其一线部队,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华方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
这番义正辞严的声明,通过电波传遍世界,在外交和舆论层面上
为雷铮和战士们的英勇行为正名,确立了华方维护国家主场的正当性与合法性。
然而,外交辞令背后的硝烟与牺牲,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
当外交部的声音还在国际舞台上回荡时,雷铮牺牲的详细报告,连同他的个人遗物,被密封在一个牛皮纸档案袋里,静静地摆在了团长雷大壮的办公桌上。
办公室里寂静无声,只有窗外隐约的操练声。
雷大壮挥退了送来文件的参谋,独自一人坐在那里,目光死死地盯着那个档案袋,仿佛那是什么噬人的猛兽。
他宽厚的手掌抬起,又放下,几次之后,才终于用微微颤抖的手指,解开了档案袋的封线。
最先滑出来的,是一份格式规范的《阵亡人员情况报告书》,冰冷的文字记录着时间、地点、经过。
雷大壮的目光扫过“319高地”、“颅骨粉碎性骨折”、“壮烈牺牲”等字眼时,脸颊的肌肉不受控制地抽搐了一下。
紧接着,是另一封还未寄出的信。
简陋的信封上,沾染着已经变暗的血迹,却依然能清晰地辨认出那一行钢笔字:鹏城医院,李念军同志 亲启。
雷大壮的手指在那斑驳的血迹上停留了许久,仿佛能感受到儿子书写时的温度。
他深吸一口气,终于小心翼翼地取出了里面的信笺。
信纸上的字迹略显潦草,却依旧带着雷铮一贯的刚劲笔锋,显然是在匆忙中写就:
李念军同志:
见字如面。
归队后,我已按程序向指导员汇报了你我的情况。
组织上表示会按规章审查,请放心。
任务命令来得突然,我此刻已在奔赴岗位的路上。
恕我不能多言,亦无法与你通电话。
待此次任务结束,我将第一时间向上级说明,申请假期前往鹏城与你见面。
念军,等我回来。
望你一切安好,勿念。
雷铮
即日
没有缠绵的字眼,甚至显得有些刻板正式,但字里行间却透着一股坚定。
“待此次任务结束”——这平常的七个字,此刻却成了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
雷大壮握着这封薄薄的信纸,却觉得有千斤重。
他仿佛能看到儿子在颠簸的军车上,借着微弱的光线,匆匆写下这封信时的样子。
那不是一个沉溺于儿女情长的青年,而是一个将个人情感深藏心底,准备先去履行天职的军人。
这封信,比他想象的还要简单,却也比任何海誓山盟都更加沉重。
雷大壮枯坐良久,目光再次落在那封染血的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