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情报战,星条国和北极熊国不惜动用最顶级的情报资源,只为一睹龙国鲲鹏的真容。
星条国情报船海洋学者号上,伪装成科学家的特工汤姆森用力咬着雪茄,目不转睛地盯着雷达屏幕。他已经四十八小时没合眼了,自从龙国宣布鲲鹏将在这片海域测试后,整个星条国情报界都疯了。
长官,发现目标!东北方向,距离约50海里,正向我们靠近!雷达操作员兴奋地喊道。
汤姆森立刻拿起对讲机:所有人,警戒状态!光学设备准备!雷达全功率运行!不要放过任何细节!
长官,目标速度只有10节左右,非常缓慢。
10节?汤姆森皱眉,比他们宣称的低速还要低啊。这是什么战术?
此时,其他观测点也陆续发来确认信息。高空侦察机的飞行员首先发现了目标的轮廓。
总部,这里是天鹰一号!我看到它了!上帝啊......飞行员的声音戛然而止。
天鹰一号,汇报情况!你看到什么了?地面指挥中心急切地问道。
它...它太大了...简直像个移动的小岛......飞行员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震惊,我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海上载具!它是怎么浮起来的?这不符合任何已知的造船原理!
与此同时,北极熊国的情报船红海鸥号上,资深军事专家科洛索夫上校正通过望远镜观察着远处海面上那个逐渐清晰的庞然大物。
不可能......他喃喃自语,随后猛地转向身旁的年轻军官,记录!所有数据都给我记录下来!这东西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我们认知的挑战!
随着鲲鹏的靠近,所有观察者都陷入了一种近乎宗教般的震撼状态。那是一个流线型的巨大平台,银灰色的外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整体长度目测超过150米,宽约50米,但高度却异常的低——几乎贴着海面。更令人费解的是,它没有明显的推进装置,没有螺旋桨,没有喷射口,却能平稳地在海面上行进。
鲲鹏以极慢的速度行驶着,仿佛是在故意展示自己的雄姿,让所有观察者有充足的时间记录每一个细节。
李明远站在鲲鹏的指挥舱内,通过先进的监测系统,他能清楚地看到四周所有的侦察活动。屏幕上显示着至少九艘表面船只,三艘潜艇,两架高空侦察机的位置。
这阵仗,真够大的。李明远笑着对身旁的技术官员说,看来我们的小小邀请函很受欢迎啊。
李总工,我们要保持这个速度多久?技术官员问道。
李明远看了眼手表:再让他们看二十分钟,够他们拍够照片,量够尺寸,录够视频了。
此时,各国情报船上的仪器都在疯狂运转,收集着关于鲲鹏的每一项数据。
星条国海洋学者号上,工程师詹姆斯正对着测量结果直摇头:这不可能!按照这个尺寸和结构,常规材料根本无法支撑它自身的重量!它的外壳到底是什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