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陈设也就是两张桌子,几把椅子。
只有两个穿着靛蓝色长衫、看着像是文吏模样的人坐在桌子后面。
此时,他俩正百无聊赖地翻看着手中的书册,棚子里显得有些冷清,似乎并没有几个应征者。
杜奎的心沉了一下,难道自己来晚了?
还是这里的考验太难了,通过的人太少了?
他定了定神,上前几步,对着那两位文吏深深一揖。
开口的声音带着读书人特有的清朗,却也难掩紧张:
“晚生杜奎,福兰镇人士,虽无有功名在身,然自幼蒙学,粗通文墨。
今见将军招募夜塾讲师,特来应征,望二位先生收录!”
他躬着身,心里七上八下,生怕这两位一看就是“高级文吏”的先生瞧不起他这个连童生都不是的穷酸。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那两位原本意兴阑珊的文吏,一听到他的话,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两人几乎是同时放下手中的书册,“腾”地一下站了起来,脸上堆满了热情得近乎夸张的笑容!
“哎呀!杜先生!快请起快请起!”
“可算盼来了!杜先生快快请坐!”
两人异口同声,那份突如其来的热情让杜奎受宠若惊,同时也更加不安了。
他局促地直起身,连忙摆手:“不敢当先生之称,二位先生折煞晚生了…”
其中一个年长些的文吏绕过桌子,亲热地拉着杜奎的胳膊让他坐下:
“杜先生不必过谦!您能来,就是帮了我们大忙!
也是帮了将军的大忙啊!”
杜奎被按坐在椅子上,心里更是疑窦丛生,忍不住问道:
“晚生斗胆请教二位先生,不知担任此夜塾讲师,需…需治何经典?诵习何典章?”
他也是正经念过书的,还以为这夜校教授的内容,总离不开四书五经,圣人之言。
而他四书五经都所学不全,若是要考校,总得给点便利吧。
“经典?典章?”
两个文吏闻言一愣,随即相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一旁年轻的那个拍着大腿,笑道:
“杜先生,您想多啦!
咱们这儿教夜塾,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用不着!”
年长的文吏也笑着,从桌上拿起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印着清晰字迹的纸,递到杜奎面前,语气轻松地说道:
“杜先生,您看看这个。只要您能把这张纸上的字,从头到尾,一个不落地大声读出来,就算过关!
咱们这夜校讲师,就是您的了!”
杜奎傻了,这是什么规矩?
要当塾师,不诵经,也不冶典?光认字就行吗?
不过,这对他来说,还真是个好消息。
他心怀疑惑地接过那张纸,低头一看,顿时愣住了。
那纸上赫然写着一篇文章。
“张将军用弓弩击落辽国奸细的海东青——辽国探子的末日!”
ps:还有五章,我没死熬,我没死,我还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