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在信中说了樊稠欲降,郭嘉此行前来,主要是为了捞人,让蔡邕能帮的话,就帮一下。
“子清忠诚啊......”
蔡邕心中感叹,看向郭嘉,笑道:“事情我知道了,说吧,现在有什么是我能帮上忙的?”
“学生想向中郎请教,李郭二人因何火并?”
郭嘉问道:“长安城内,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二人因何火并,我也不知其中缘由。”
蔡邕摇摇头,“我只知道,昨日李傕突然遣其侄李利,攻打郭汜府邸......”
接着,蔡邕又将郭汜杀了李利,反攻李傕,刘协派人调停等事都说了一下。
郭嘉陷入沉思。
李傕欲战,郭汜摇摆,这是贾诩带来的情报。
陕县一失,张新大军不日便至。
在这种情况下,李傕的正常做法应该是尽力拉拢郭汜才对,怎么会突然攻打他的府邸?
除非李傕已经确定,郭汜无法拉拢了!
如此一来,李傕攻打郭汜府邸的目的就很明显了。
那就是试图以家眷为质,逼迫郭汜与他一起,抗衡张新。
但这又带来了一个疑点。
郭汜杀了李利之后,还敢反攻李傕府邸,说明李傕肯定没能拿到他的家眷。
经此一事,二人又彻底撕破了脸。
李傕已经没有拿捏或者拉拢郭汜的资本了。
西凉f4基本可以算是降了三个,大势已去。
光凭李傕麾下那点人,没有任何打赢张新的可能。
昨日天子遣使调停,反被他赶出大营。
说明他也不想降。
打又打不过,降又不想降。
那他不赶紧收拾收拾,趁着张新大军未到,跑回凉州,还在城外和郭汜打个什么劲儿?
真不想活了?
蔡邕看着郭嘉面色一会纠结,一会恍然,没有出声打扰。
他的心里也很好奇。
好徒弟咋派了个这么年轻的过来?
良久,郭嘉抬起头来,看向蔡邕。
“不知中郎可有办法,带学生入宫面见天子?”
“可以。”
蔡邕点点头,“我是左中郎将,想要面见天子的话,并不困难。”
“不过奉孝需得告诉我,你求见天子,所为何事?”
天子,不是你想见就能见的。
若没有合适的由头,他贸然带个陌生人去见天子,那就太儿戏了。
郭嘉深吸一口气。
“学生想请天子移驾!”
“移驾?”
蔡邕面色一愣,“移去哪?”
“去哪不重要。”
郭嘉看着蔡邕说道:“重要的是离开长安,等待宣威大军接驾。”
“胡闹!”
蔡邕断然拒绝,“天子九五之尊,自当坐镇中枢,岂能轻易离宫?”
“再者说了,你连个落脚之地都没有安排,天子如何移驾?”
天子移驾不是小事。
且不说去哪里的问题。
光是安保,就是一件麻烦事。
现在城外兵荒马乱的,万一出点什么事,后果不堪设想!
“中郎莫怒,且听学生一言。”
郭嘉忙道:“移驾之事,事关天子安危。”
蔡邕闻言心中一惊。
“还请奉孝详言。”
郭嘉将方才心中所思尽数道出。
“李傕若不欲降,只想保命的话,倒也简单,只需率军退入凉州即可。”
“凉州混乱,骠骑大军远道而来,又要稳定关中,必不再追。”
“中郎且想,李傕值此存亡之际,不思退兵保命,反与郭汜大战,如此反常,所为何故?”
经由郭嘉这么一说,蔡邕也觉得有点不对,连忙问道:“何故?”
“无非是怕天子下诏,令凉州诸侯讨伐于他罢了。”
郭嘉自信一笑,“凉州纷乱,大小诸侯林立,足有数十股。”
“其中有不遵朝廷号令的,自然也有心向汉室的。”
“他若就此退往凉州,天子诏书一到,那些心向汉室的诸侯定然群起攻之!”
“其余诸侯见状,说不定也会起兵来攻,以期分一杯羹。”
“若我是李傕......”
郭嘉笃定道:“定会遣人去郿县,请马腾来援!”
“马腾此人先叛朝廷,再叛王国,重利轻义。”
“李傕只需许以重利,便能让其出兵前来。”
“到那时,二人合兵一处,击退郭汜,再挟持天子退往凉州......”
“有天子在手,李傕便能以天子名义下诏,召凉州诸侯勤王。”
“凉州之地,全民皆兵,一声令下,至少能得三十万大军!”
“骠骑大军远道而来,补给不畅,兵力也没有优势。”
“到那时......后果不堪设想啊!中郎!”
(差一点马上补,快12点了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