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则争功,败则推委。”
“这些关宁军,真是旧军习气!”
京城,朱由检收到侯世禄出征的信息,气愤道。
他对辽东那边是否打下去并不在意,气愤的是关宁军将士竟然胁迫孙承宗,逼迫孙承宗答应了出兵的提议。
这种事是他无法允许的,也是他极力防备的事情,所以他心里面已经决定:
无论是胜是败,都要清算关宁军。
对关宁军的整编也不能拖下去,必须在今年冬季开始。
想到这里,他命令袁可立传讯毕自肃,让他筹备辽西各卫——
在辽西军民府组建后,筹建下属卫所的工作已经展开。
现在就是统计有多少家庭愿意加入卫所,给他们分配卫所土地。
他要把关宁军釜底抽薪,彻底打散重组。
在新军取得海州会战的胜利后,他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
——
侯世禄虽然不知这些,但他也知道自己胁迫孙承宗出兵,以后的前程会受影响。
但他却不在乎,因为他知道当今皇帝很有信誉:
说是立功封爵,就从没有含糊。
甚至功劳差一些,都会以其他理由赏功加上去。
满桂、毛文龙莫不如此,还有张献忠、郑芝龙等人。
在得知孙承宗、杨嘉谟、杨御蕃都可能被封伯爵后,侯世禄根本压制不住心里的欲望,想要同样得到世袭爵位:
『消灭一个镶红旗算什么?』
『这次我要消灭建虏的两个旗!』
看着身边的三万大军,他心中有着足够的底气。
这些兵马,都是他挑选出来的敢战之士。没本事的就算想加入,他也根本不理。
他的目标,就是用这些人至少杀一万建虏,为此把三万人马拼光也没关系。
如果不是以防万一留条后路,他根本不会在鞍山驿分兵。恨不得带着三万将士,一对一和建虏硬拼。
那样他就算只有一成的指挥功劳,也能获得三千户的子爵爵位。
算上主力会战的两倍系数,被封伯爵标准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伯爵啊!』
『与国同戚!』
『若非建虏作乱,我焉有这个机会?』
大明勋贵数百年传承的事实,让侯世禄完全相信朝廷的信誉。
他现在的目标就是伯爵,甚至侯爵爵位。
有这个明确的前程在,他何必在意孙承宗怎么看——
只要他这一仗杀的建虏足够多,那就能被封爵。到时候选个地方就藩,还管他孙承宗是谁!
否则等马世龙到了,他岂能有当主将的机会?
知道孙承宗对马世龙多看重的侯世禄,对此根本不抱期望。他想要就靠自己争,不会指望他人。
“都给我注意点,不要轻敌冒进!”
“刘天禄,你去前面看着,防备建虏袭击。”
大声吩咐着部下,侯世禄就算急于立功,也没有失去理智。
他的行军之法,完全是按明军规定的标准——
二十四塘骑兵每塘五人,散布在二十余里的范围内。每人都装备信炮和旗帜,发现异常就向主将传递。
各营骑兵、步兵、车兵分别列队,按照塘兵的信号依次前进,
如此步步为营,就算敌人设伏,也能及时应对。
可以说,这是在旧军制下,训练出的精锐部队。
侯世禄统领这支兵马,有信心战胜一切敌人。
——
坐在辽阳城墙上,黄台吉远远看到大明军队到来,狠狠吸了口气。
他知道,能不能挽回局势,就看这一战了。
如果自己被关宁军击败,局面将会更加不可收拾:
『海州败退之后,大明军队明显更有作战意志。』
『放在以前,关宁军哪敢追我们?』
清楚地感受到发生的变化,黄台吉挥手下令道:
“出城,列阵!”
让众将各带兵马,出城迎击明军。
这是他接受海州之战的教训,不让明军把自己包围在城池里。
否则按明军躲在坑道里射击的办法,自己就算有城墙,也只有挨打的份儿。
代善就是从城里逃出来的,闻言当即领命。阿敏却不情不愿地道:
“大汗,辽阳城池紧要,应派人留守这里。”
黄台吉目光一凝,多尔衮这时说道:
“大汗,您是万金之躯,应该留在城内。”
“而且城墙更高,正可以居高指挥。”
黄台吉摇了摇头,否决道:
“九弟有心了。”
“但我身为大汗,岂能躲在城里?”
“全军听令,除了老弱病残,尽皆出城作战。”
指挥代善、阿敏、多铎、多尔衮,分别出城列阵。
自己率着两黄旗,作为大军预备队。
萨哈廉因为有守城经验,麾下的镶红旗又已经被打残,和阿济格一起带着残兵留守城内。
除了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在沈阳留守、两黄旗有一半滞留科尔沁外,建虏其余主力,已经尽集于此。
黄台吉决心打个胜仗,恢复八旗兵的士气。
——
侯世禄同样想打胜仗,捞个会战功绩封爵位。
他在得知建虏出城列阵后,当即下命令道:
“刘天禄,你带麾下骑兵防备建虏袭击。”
“曹文诏、孙应元在左右翼列阵,伺机准备出击。”
“其他人随我在中军,以车营布置防御。”
给了曹文诏、孙应元比较灵活的任务,自己带着关宁军主力,硬抗建虏大军。
曹文诏、孙应元见此,都明白这位侯将军也不傻。没有拿他们去和建虏拼消耗,而是给他们灵活作战的机会。
否则把他们耗光了打赢这一战,也会得罪皇帝和锦衣卫。
现在这样挺好,既给了两人立功的机会,又用他们保护左右翼。
曹文诏、孙应元只要还想立功,就一定会打好这一战,让皇帝继续信任他们。
各部奉令行事,在建虏十里之外,布置防御阵地。
黄台吉看到这气得鼻子险些都歪了,他没有想到这么气势汹汹来追自己的关宁军,竟然胆小如鼠地在十里外布阵。
这哪像是追击的样子,分明是在布置防御。
有那么一瞬间,黄台吉真的不想打,和关宁军继续耗下去。
但是如果放任不管,明军立下营寨后会更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