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御蕃道:
“补给一定要快,否则可能会丧失战机。”
“我提议,由曹变蛟率骑兵携带一批弹药,先于马都尉前去。”
“我们复汉军的弹药,可以都拿出来。”
这番话实在高风亮节,直辖辽南镇的杨嘉谟,同样提议由马科率领一个大队骑兵,携带辽南镇弹药前去。
不等会议结束,他们就命令曹变蛟、马科,率着一千多名骑兵,携带弹药前去。
本就没打过瘾的曹变蛟,听到命令后什么都不顾了,把组建382旅的事情交给田见秀。自己率着麾下的一个大队骑兵,如风一般前去。
马科和他是一样想法,两人几乎是马不停蹄,就奔向了鞍山驿和辽阳。
后面的马世龙,则在准备好后勤物资后,方才率着一万大军,浩浩荡荡前去。
同时有更多的军队在动员,孙承宗和杨嘉谟也急向朝廷申请物资,请求调更多的弹药过来。
——
前线,侯世禄、曹文诏等人,同样感受到了弹药不足的危险。
在火器弹药充足时,他们还能追着建虏打。
但是在需要节省弹药时,建虏就有了反击的能力。
虽然这样的反击,士气爆棚的关宁军能应付。但是不断地战损和疲劳,却让他们的作战意志迅速跌落下来。
如果不是有打下沈阳的诱惑,估计很多人已经停下。
但是再这样追下去的话,发现他们破绽的建虏,很可能回身反击。
“大帅,左军营的弹药没有多少了,最多支撑两场战斗。”
“现在再追下去,被建虏反击会有危险。”
听着曹文诏的话,先前热血上头的侯世禄,也不得不谨慎起来。
他是想要立下大功没错,却不是拿着性命冒险——
在取得辽阳会战胜利、立下封伯的功绩后,他对自己的性命,已经珍惜起来。
所以在思虑之后,侯世禄道:
“那就慎重一点,等毛帅、刘帅过来。”
“他们有两万步卒,足够列阵防御。”
“还有,赶快催后方送补给,让他们把弹药送过来。”
写了一封战报,说明自己现在距离沈阳城有多近,要求把弹药、粮食等物资送上来。
他这战报颇有些不客气,几乎是在说打不下沈阳,是后勤军官的责任。
被皇帝以萧何称赞的孙承宗,脸上颇有些挂不住。他若连这些都做不好,有何脸面封爵位?
所以他又派了一万兵马,运输物资去辽阳。同时扩建鞍山驿,增强这条驿道的运力。
浑河、太子河那边,他也派海军去探查。若非上游已经开始结冰,他甚至打算派兵去疏浚河道。
不过即使这样,靠陆路补给的明军,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
黄台吉在注意到追赶的明军停下后,很快就猜测明军的补给跟不上。
所以他专门派出骑兵,袭扰明军的后勤。
抵达辽阳后继续为曹文诏送弹药的曹变蛟,路上就不断遇到他们的骚扰。以至于耗费了很多弹药,最终运到的不足预计一半。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看来我军,已经达到了极限。”
清楚地有了这个感受,曹文诏对此非常惋惜。
因为沈阳城就在前面,距离他们驻扎的虎皮驿不足六十里。
但是这六十里却如同天堑,让他们很难迈过去。
尤其对他们不利的,是现在开始入冬,已经有雪花开始降下来。
这让前线明军的物资消耗急剧增加,非战斗减员人数,同样上升起来。
一些将领此时,已经有了退意。
在他们看来打下辽阳已经足够,可以等明年再把沈阳打下来。
不过侯世禄这时,却显出了决断,他向众将说道:
“不能退,现在这样一退,前线将士就没了心气,那就要等明年。”
“就算在此立寨,也不能完全退下去。”
命令大军在虎皮驿修建营寨,等待后方送更多的弹药、或者派更多的兵马过来。
他是决心要立下大功封侯的,根本不想在这时退下去。
——
同样不想退的,还有朱由检。
得知辽阳会战胜利,侯世禄追赶到虎皮驿后,他同样也认识到,这是平定辽东的机会。
只要把建虏完全消灭,就不用一直在前线维持大军。
不但辽饷可以取消,灾民也有了就近的移民地点。
这对于他来说,是关乎大明安危的事情。也是他心心念念平辽,一定要消灭建虏的原因。
所以他在收到消息后,就让枢密院研判:
前线还需要什么样的支持,才能把辽东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