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极解释道:
“姜特使开出的条件太优厚,不但有无主武士应募,一些有主武士,也被他招了过来。”
“安东之所以快速筹建两万倭军,就是因为一些武士带着家丁过去。”
朱由检听得莫名其妙,却不知姜曰广许诺带一百人就封百户,立功就能转为世袭爵士。
在大明和日本的规矩条约签订后,双方的贵族已经相互承认。所以一些没落贵族就带着部下博富贵,甚至有藩主让庶子带着部下去打拼。
这让大明在日本各藩的影响力急剧上升,德川幕府自然有些不稳。他们多次和姜曰广交涉,要求严格按条约规定执行,只能招募单个武士和农民。
姜曰广则认为条约没有规定这一条,对此置之不理。德川家光恼怒之下,已经有关闭大阪自贸区之意。
不过他的父亲德川秀忠还在,目前还没有闹到这一步。
姜曰广在日本仍旧积极招兵,想要达到洪承畴的目标五万人。
朱由检听到留在安东镇训练的倭人还有一万人,满意道:
“只要对辽东之战有益,那就尽管去做。”
“告诉姜曰广,不要丢了天朝上国的脸面,大明就是他的后盾。”
已经盘算着如果建虏如果分兵打败了洪承畴,就再派剩下的一万倭人上去。
反正倭人死多少他都不心疼,也不需要发放抚恤金。一方里世袭军士的土地,就能让他们把命送上去。
他们装备的旧火器大明也有的是,各军淘汰的装备,都可以给安东送过去。
吩咐赏功时把姜曰广等人一起赏,朱由检又从杨嗣昌口中听到了一个好消息:
“宁远伯李尊祖奉命拦截去科尔沁的建虏南归,目前已抵达镇北关一带。”
“从这里南下就是开原、铁岭,宁远伯的老部下对此很熟悉。”
能不熟悉吗?李家原本就是铁岭卫世袭指挥佥事,在这一带经营甚深。
朱由检满意地道:
“让李尊祖见机行事,选择机会作战。”
“练兵练了几年、又装备了新式火器。让朕好好看看,能立下什么样的功绩。”
“宁远伯国周围,可还留着地方呢!他若立不了功劳,就分封给别人。”
用言语刺激李尊祖一下,朱由检又问道:
“满桂、秦良玉这一路,目前到了哪里?”
这是之前秦良玉请战,允许她出塞外。
满桂和她汇合,又得知建虏主力不在沈阳,就尝试往沈阳袭击。
杨嗣昌在沙盘上画了一条线,回答道:
“草原上消息传递不便,目前只知道满将军和秦将军过了奈曼,和内喀尔喀部的宰赛伯爵会师。”
“想要进攻沈阳,还需一段时间。”
这已经让朱由检很满意了,因为满桂的五千骑兵都装备了新式火器,战力不逊于建虏的一个旗。这一年他在草原上也没闲着,升为侯爵的他,已经又组建了一个卫,补充了之前的战损。
秦良玉的九千白杆兵,在朱由检的照顾下同样装备了新火铳,应该能和建虏的一个旗拼一拼。
如果他们选择防守,建虏在耗光他们的弹药前,根本打不下他们。
这一路兵马可以作为奇兵,既可以进攻建虏,也可以在防御时牵制建虏主力。
不过他们到底还是偏师,主力要看辽阳前线的新军。
朱由检数着调去辽阳的新军数量,感觉还是少了些。
他看着大凌河方向,决定道:
“命何可纲从大凌河抽调一万兵马,坐船前往海州,支援辽阳前线。”
“大凌河各堡的弹药,只留必要储备,其他的全部运到前线去。”
“这一战要拼尽全力,争取毕其功于一役!”
大凌河的东宁军一共有两万,来自东宁五卫,守卫各个堡垒。
年前孙承宗出兵时,认识到新军利害的他,就想从大凌河抽调一万军。
但是朱由检担心他打败仗,对此没有同意。如今把大凌河的东宁军调上,意味着他要冒险——
建虏突袭大凌河,有可能越过防线。
但是以建虏现在的情况,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就算突破了大凌河,建虏既没有能力进攻山海关,也没有能力绕道草原。满桂在草原上还留下了一个卫,虎大威也率领骑兵防备他们。
朱由检现在并不担心建虏绕道草原打过来,他只是担心这次把辽东各军都押上,一旦失败这几支兵马几年都缓不过气。
若非确定新兵训练三月后就能上战场,朱由检根本不会这样冒险。
最终,辽阳、虎皮驿前线,预计将集中三万四千新军,还有四万辅助军队。
再加上满桂、秦良玉、洪承畴、李尊祖这几路,大明在沈阳周围,集中了十万三千大军。
不放心的朱由检,又调从山西回来的周遇吉,带五千御营压阵。万一此战失败,靠他们稳住阵脚收拾烂摊子。
不过朱由检还是希望这十万八千大军,能在崇祯五年到来时,带给他胜利的好消息:
『五年平辽能否实现,就要看这一役。』
『希望你们不要让我失望,对得起我付出的爵位!』
亲自主持爵位拟定,朱由检将孙承宗、杨嘉谟、杨御蕃、侯世禄尽皆封伯,并且在正式旨意抵达前,把消息传遍辽东前线。
各军递上来的封赏名单,兵部也一律照批。并且派遣官员,主持分配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