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完我在沈阳的接头人是一个喇嘛,这是他的伪装身份。
在形势混乱、鱼龙混杂的辽东,影响广泛又超脱各方的喇嘛,是各方交往的重要媒介。
袁崇焕昔年同建虏议和,就是派李喇嘛吊祭努尔哈赤,这就是所谓的“遣喇嘛僧吊老酋”。
朱由检登极之后,对于在草原上影响广泛的喇嘛教很重视。不但册封沙尔巴呼图克图为大乘法王,还曾经邀请班禅来京,册封为这一代的大慈法王。
后来制造出了高压锅,也没忘记给班禅和达赖送过去。
并且命令五台山的密宗寺院,研究喇嘛教的教义和言语。
锦衣卫在这些寺院培训后,混入了草原上喇嘛教的队伍里。
宁完我是在寺院里被策反的,他的接头人是一个喇嘛。他不知道这个人的真名是什么,只知道对方姓王,人们称为王喇嘛。
得知黄台吉要把自己编入两黄旗,不想继续潜伏下去的宁完我,不顾暴露风险,立刻去找王喇嘛想办法。
但是王喇嘛听到之后,却是眼前一亮,向他道:
“大汗把你编入两黄旗,这是重视你啊!”
“你要好好为大汗出力,别忘他的恩典。”
言语间没有丝毫破绽,听起来像是朋友间的交流。
宁完我想听到的却不是这个,他急得直跳脚道:
“都到这时候了,你还和我说笑。”
“快给我想个办法,我可不想去当野人。”
声音越来越低,压着嗓子让王喇嘛想办法。
王喇嘛却和他想的不一样,他看到了立大功的机会。
如果跟着两黄旗一路迁徙,建虏的逃亡路线,岂非尽在掌握?
这对他来说是很大的诱惑,他向宁完我低声道:
“这可是立功的好机会,你可不要错过。”
“这次你立下的功劳,皇上知道后很高兴,晋升你子爵爵位。”
“想想看,如果你一直跟着虏酋,直到建虏覆灭,那该是多大的功劳,能有伯爵爵位。”
“成了伯爵你就能开辟藩国,在贵族议会有席位。到时候谁能对你甩脸色,看不起你的身份?”
“这可是立大功的好机会,错过之后,你觉得凭你的本事,能不能获得伯爵爵位?”
宁完我脸色数变,知道王喇嘛说的是事实。
他不过一个略通文史的读书人,连个功名都没有,在大明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
如果不是机缘巧合成为密谍,他封爵的机会极为渺茫,更别说觊觎伯爵爵位。
对自己晋升子爵极为喜悦,对伯爵爵位又极为渴望,但是宁完我想到前段时间的事情,担忧道:
“黄台吉似乎知道汉人中有密探,前段时间处死了不少人。”
“是不是你们做了什么事情,让他起了戒心?”
王喇嘛听着面色不变,其实却知道这其中的原因。
前段时间黄台吉出征,锦衣卫趁机在黄台吉宫中安排了人。
在黄台吉回来的时候,这个人打算用定时炸弹刺杀,结果事情败露,抱着炸弹身陨。
这是锦衣卫在沈阳工作的一大挫折,紧急撤离了不少人。
东北镇抚使张道浚,都因为这件事挨了处分。若非宁完我及时传出了一个大消息,他想过关还没那么容易。
所以他对宁完我这条线才更加重视,嘱咐王喇嘛一定要潜伏下去。
对此事丝毫不漏口风,王喇嘛道:
“相互派遣密谍,这是双方都知道的事情。”
“去年大明那边抓捕了张存仁,他这边自然要防备。”
“你这条线尽管可以放心,除了我之外,沈阳城没有人知道你的真实身份。”
“至于我会不会把你泄露,你要相信做了二百年世官的锦衣卫。”
“二百年!”这样一个数字,听得宁完我目眩神迷。
他连自己二百年前的祖先是谁都不清楚,更别说一直享富贵。
对比眼前这个世官子弟,他深刻地认识到其中的差距。
想到自己已经有了爵位,能够像这个人的家族一样与大明同休共戚,他顿时发了声狠:
“干了!”
“我和你一起潜伏下去。”
“不过这次要约定好三年,三年之内必须把我救出去。”
“否则我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能不能躲过黄台吉的疑心。”
做密探的压力是很大的,宁完我好酒、好赌,说不定喝醉了就会泄密。
为了防止不慎之下露出马脚,他以极大的毅力戒酒,根本不敢喝醉。
这样的日子,让他感觉到压抑。若非死亡威胁和爵位诱惑,他根本坚持不下去。
王喇嘛也知道潜伏的危险,甚至认为宁完我不是个合格的密谍。但是现在黄台吉身边只有他可用,只能把这个人继续用下去。
他向宁完我道:
“放心,三年后一定接你回去。”
“这段时间你继续小心注意,说动黄台吉向漠北迁徙。”
“这是大明编撰《蒙元史》绘制的地图,你可以把它告知黄台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