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波通过与等离子体粒子的朗道共振或回旋共振传递能量,具有能量沉积位置可控、响应速度快的优势,是精细调控电流剖面的核心手段。”
射频波电流驱动是当前有一定研究实力的机构中,用的较为官方的一种电流驱动技术。
它的优点多,相较于nbi电流驱动,更加稳定。
“是的,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这个技术的比较多。”
沈志诚接过他的话,分析道。
“在低杂波电流驱动时,射频电流驱动能对边缘电流进行控制。”
“如2.45ghz的低杂波与电子发生朗道共振时,电子吸收波能获得沿磁场方向的加速度,形成定向电流。”
“其驱动效率在密度n?=3x101?m?3时达到峰值,适合边缘区域电流调控。”
“除此之外,它的电子回旋电流驱动,更是对芯部电流的量子级调控。”
正因为射频电流驱动有着远超nbi电流驱动技术的优点,所以它的使用频率也在全球范围内更高。
更多的研究工作者愿意采用这个技术,来进行日常的实验和研究项目。
不过,有优点并不代表着它就没有缺陷。
它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边缘局域模,同时eccd容易发生电子损失。
这些,就是射频电流驱动技术的缺点。
沈志诚顺势问道。
“李工,毫无疑问,射频电流驱动有着一定的优势,但它的缺点也不可避免。”
“冒昧的问一下,你是如何解决边缘局域模的问题,还有它可能出现的电子损失缺陷?”
他的疑问,也正是在场诸多大佬心中的困惑。
既然这个方案通过了李阳的升级,那么这些缺陷,理应有所降低才是。
不知道李阳是如何把这些缺点给解决的,或者说将它们的影响,尽可能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