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浩走到吧台边,手指轻轻拂过光洁的台面,目光有些深远:“维也纳…是个好地方。”他抬起头,看向霍雨浩,眼神复杂,但最终化为一丝温和的鼓励,“去看看吧。替…也替你自己。”</p>
这话语里的含义让霍雨浩微微一怔,随即郑重地点了点头:“我会的。”</p>
唐三拍了拍女儿的肩:“出门在外,互相照顾好。”他顿了顿,看向霍雨浩,语气是少有的温和,“雨浩,舞桐就交给你了。”</p>
霍雨浩站直身体,认真回应:“您放心。”</p>
午后温暖的阳光笼罩着酒吧,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喝着唐舞桐刚泡的茶,吃着温榆冬带来的点心,聊着家常,也简单交代着未来三个月的事项。没有隆重的告别,只有平静的嘱托和温暖的陪伴。曾经的对立与隔阂,在时光的沉淀和共同的守护中,早已化为了无声的支持。</p>
夜幕降临时,其他人都离开了,酒吧里又只剩下霍雨浩和唐舞桐。他们没有开主灯,只留了吧台上一盏暖黄的灯和音乐区那幅“灵魂公式”艺术品发出的幽幽蓝光。霍雨浩坐在钢琴前,没有弹奏复杂的曲子,只是即兴地按着琴键,流淌出舒缓而自由的旋律。</p>
唐舞桐坐在他身边的琴凳上,头轻轻靠在他肩上,闭着眼睛聆听。琴声在静谧的空间里回荡,夹杂着窗外隐约的城市夜声。她想起第一次听霍雨浩弹琴时,那份疏离与忧伤;想起求婚那晚的星空与极光;想起音乐区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想起每一个平凡却珍贵的日夜…</p>
“紧张吗?”霍雨浩突然停下演奏,轻声问。</p>
唐舞桐睁开眼,摇摇头:“有你在,就不紧张。”她顿了顿,反问,“你呢?”</p>
霍雨浩沉默片刻,诚实地说:“有一点。陌生的环境,未知的变量…”</p>
“但也有很多已知的美好,”唐舞桐握住他的手,指尖与他无名指上的戒指相触,“维也纳的咖啡,金色大厅的音乐,多瑙河的风…还有,我们一起去探索的新地图。”</p>
霍雨浩低头看着她,暖黄的灯光在她眼中映出细碎的光芒。他俯身,在她额头上落下一个轻柔的吻:“嗯。最重要的已知常量,是你。”</p>
启程的那天,天空湛蓝,是个适合飞行的好天气。浦东机场国际出发大厅里,霍雨浩和唐舞桐办理好登机手续,与前来送行的唐三、戴浩、陈云华和温榆冬简单道别。</p>
没有过多的煽情,唐三只是用力握了握女儿的手,戴浩轻轻拍了拍霍雨浩的臂膀,陈云华优雅地祝福旅途顺利,温榆冬则红着眼眶塞给唐舞桐一大包自己做的零食。</p>
通过安检前,唐舞桐回头看了一眼。四位长辈站在一起,朝着他们挥手。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幕墙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温暖而坚定的轮廓。那一刻,她深深感受到,无论走多远,身后总有这样一个港湾。</p>
飞机冲上云霄,穿过云层,奔向遥远的欧陆。霍雨浩看着窗外逐渐变小的城市轮廓,轻轻握住了身边唐舞桐的手。</p>
“这次,我们一起。”他低声说,不像是在对她说话,更像是一个郑重的宣告。</p>
唐舞桐反手与他十指相扣,看着机翼下翻滚的云海,微笑着说:“嗯,一起。去书写属于我们的,新的乐章。”</p>
他们的故事,从一家酒吧开始,穿越风雨,抵达晴空。如今,又将从这座熟悉的城市出发,飞向另一片天空。但无论身在何处,那个名为“欧拉公式”的港湾,那份连接理性与感性、音乐与科学、过去与未来的深情,永远是他们的归途,也是他们每一次启程的起点。</p>
/</p>
<i>温榆冬</i>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