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微婉站在回廊尽头,手指从袖袋里轻轻抽出那枚麻绳结。线头已经松了,死结也被解开了,她指尖一拉,整根麻线软软地垂在掌心。她没多看,只是把线团紧紧攥进手心,转身朝林姑姑的住处走去。</p>
门虚掩着,她抬手轻轻敲了两下。</p>
“进来。”屋里传来林姑姑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倦意。</p>
沈微婉推门进去,屋内炉火还没熄,茶壶嘴冒着细细的白气。林姑姑正低头翻着账册,听见动静抬头看了她一眼:“陛下那边……怎么说?”</p>
“暂时留我在御前听用。”沈微婉站得笔直,声音很稳,“但所有发现,都得通过您上报。”</p>
林姑姑合上账本,眼神沉了沉:“他还是不信你。”</p>
“不重要了。”沈微婉摇头,“现在最要紧的是,不能再让有毒的东西进御膳。”</p>
林姑姑盯着她:“你想怎么办?尚食局查过两次,太医也验了三回,可只要没人信,查十遍也没用。”</p>
“那就别只让尚食局查。”沈微婉往前一步,语气坚定,“食材从宫外进来归内务府管;入库上锁是侍卫司的责任;烹制前验毒,是尚食局的差事。三方各管一段,谁也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如果每一批食材都要三方当场查验、签字画押、封存记录——谁想动手脚,就得同时收买三拨人。”</p>
林姑姑眉头微微一动。</p>
“一旦出事,追责有据,栽赃也没机会。”沈微婉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这不是为了自保,是为了让陛下吃得安心。”</p>
屋里安静了一瞬。</p>
林姑姑缓缓点头:“以前你只想活着。现在……是要立规矩了。”</p>
“规矩不是我立的。”沈微婉低声说,“是拿命换来的。先皇后临终前脉象沉涩,和陛下现在一模一样。如果当年有人敢查,或许就不会……”</p>
她没说完,林姑姑却懂了。</p>
“我去递话。”林姑姑起身,拿起一张素纸,“你把条陈写清楚,我亲自交给勤政殿当值的太监。”</p>
半个时辰后,那张纸到了萧彻案前。</p>
第二天清晨,皇帝在早朝上当众念出了这份奏议。</p>
“凡御膳所用食材,自即日起,须经尚食局验药性、内务府核来源、侍卫司封火漆。三方签字画押,方可入厨。每日记录存档,备查。”萧彻目光扫过群臣,“有异议者,现在说。”</p>
大殿一片寂静。</p>
一位老臣站出来:“此制虽严,但由一名宫女建言定规,恐怕有违纲常。”</p>
萧彻冷笑一声:“你的纲常值钱,还是朕的命值钱?”</p>
老臣顿时哑口无言。</p>
圣旨当即下达,三方查验制度立刻施行。</p>
第一天风平浪静。第二天辰时,内务府报来消息:一批南贡茯苓运到,但火漆印破损,按新规需三方重检。</p>
查验地点设在尚食局外院。</p>
沈微婉早已等候在那里,身旁站着内务府主簿和侍卫司校尉。三人面前摆着长桌,铺着白布,三匣茯苓整齐排列。</p>
“开匣。”校尉下令。</p>
尚食局女官取出银针,探入第一匣。银针刚碰到药材,瞬间变黑!</p>
众人哗然。</p>
“封存!”校尉立刻挥手,侍卫迅速封锁现场。</p>
内务府主簿翻开交接簿:“这批药材昨日申时入库,签押人是贵妃宫里的掌事宫女春桃,批条上有贵妃印鉴,写着‘免检’二字。”</p>
沈微婉从袖中取出一份拓片,轻轻摊在桌上:“这是三天前同批药材入库时的火漆印拓片。当时印纹完整,与今日破损的印痕比对,明显不一样。”</p>
她又拿出一本副册:“这是尚食局留存的签押簿副本,记录显示,该批药材入库时,并没有‘免检’批条。这张条子,是事后补的。”</p>
主簿接过拓片和副册,仔细对照字迹和印痕,脸色渐渐变了:“确实是伪造。”</p>
校尉立即下令:“传春桃!查封贵妃宫中所有药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