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是王桂香劝道:“你也知道四合院家家都没余粮,你带太多东西回去,可能还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别的我也不想了,只要家里不断粮就谢天谢地了。”
听到母亲的这话,赵繁恨自己上辈子为什么不是研究人工降雨的人才。
不过他也知道,这个时期的灾害不只是干旱,还有洪涝、冰雹,反正是各种气候问题导致粮食欠收。
送走了父母,赵繁就带着一些水果糖去了门卫处,跟管进出登记的大爷套近乎,打听点信息。
比如家属区有没有图书馆,买东西去哪方便,食堂哪些菜好吃。
只能说,这时候就算是个看大门的,也不能小瞧。
这位大爷姓吴,没跟赵繁说自己的全名,只让他叫吴大叔。
赵繁在外交部也算是个小名人,毕竟才15岁,还是自学成才的,大家都说他是语言方面的天才,单靠音标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听到赵繁打听这些信息,吴大叔虽然都告诉了他,但还是笑着说道:“吃饭的地儿倒是能用上,图书馆和买东西这些信息,你怕是最近用不上,你进的那个访问团,可能很快就要出发了,不是这周就是下周。”
赵繁怕有什么忌讳,所以没问太多,反正他来外交部就是混口饭吃,别人让他干什么,他尽量干好就行。
不出他所料,第二天,冯向阳就把所有访问团的成员都召集在一起,公布访问时间定在下周一,这期间还有好多事情要提前准备。
赵繁虽然是因为口语技能被招录到这个商业访问团,但主要因为会点医疗常识,冯向阳给他安排的翻译工作基本上都是医疗方面的。
看着赵繁桌上堆满了文件,冯向阳有些歉意地说道:“我们的访问团主要任务是粮食合作,可国内的医疗水平还是比不上国外,所以团里还有医疗的合作想跟对方谈,虽然也不知道能不能成,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按照冯向阳的意思,首要任务还是解决粮食问题,如果能顺便合作医疗项目,那就再好不过了,国内很多药都非常紧缺,医疗知识也跟不上国际水平。
上了一天班后,赵繁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被外交部录取,又快速进入这个访问团。
因为国家最近要组织团队访美,以此表明我们国家不再作为苏联的附属,而是要走自主发展的道路。
外交部把所有擅长英语的翻译调到了访美团队里,巴西目前的官方语言虽然是葡萄牙语,但英语在对方的外交部里也能畅通无阻。
特别是国内根本找不到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翻译的情况下,英语就是首选,要不然也不会紧急招录那么多英语人才。
只能说赵繁获得这个职位多少有点走运,不过就像冯向阳说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要不是他会英语,就算脚下全是狗屎,也捡不来这运气。
因为有电脑这个“金手指”,再多的翻译工作,赵繁也不怕,可入职的时候才发了工资,今天又发了一次补贴,这让赵繁有些摸不着头脑。
冯向阳看着满脸稚嫩,又一头雾水的小年轻,叹了口气,跟他解释了补贴的含义。
“虽然建国10年了,可我们国家还处于多灾多难的阶段,国内不太平,你以为国外就太平了吗?”
赵繁立刻就明白了,这个补贴相当于安抚家属的用意,如果在旅途中或者到了终点出了什么问题,那就相当于为国捐躯了。
他只是想来混口饭吃,怎么上升到把小命别在裤腰带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