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之后,王桂香已经带着两个孩子收拾好了东西,一家人去赶早车,路上才谈论刚才的事情。
赵德福乐呵呵的说道:“有了今天这一出,院子里可能要安生好长一段时间。”
赵繁却没有那么高兴:“为了一段时间的安宁,时不时就来这么一出,也够憋屈的,还不如撤了易中海的一大爷的职位。”
之前赵繁不想让自己老爹当这个大爷,主要是看易中海为院子里的人费心费力,现在又是灾荒年间,赵家的条件还不错,怕上门来借粮的人很多。
在外交部干了一段时间,他发现了一件事,自己之前是小市民思想,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忍就过去了。
现在发现掌权者才能震慑那些思想还不开化的封建残余,说的就是贾张氏这种人。
这个时候还没有进行阶级斗争,底层国民的法律意识很薄弱,贾张氏哭诉自己死去的丈夫,别人也不好指责什么。
可总不能知道阶级斗争,这种风气就会好转,然后就一直等着阶级斗争吧?毕竟离那时候还有6年呢。
既然不懂,那就让懂的人给他们科普,让有法律意识的人做管理。
赵德福闻言一惊:“你怎么会这么想?老易虽然在贾家这件事上有所偏颇,平时做人做事还是可以的。”
赵繁越想越觉得换掉易中海这个一大爷,好像还真的能解决院子里这种闹哄哄的气氛。
本来干了一天的工作就够累的,回到院子里还不能好好休息,他是住在外交部,要不然早就想到对付这两家人的办法了。
既然开了这个头,赵繁没有就此打住的意思:“贾大妈之所以在院子里大吵大闹,不就是仗着一大爷的势吗?只要全院带头罢免了一大爷,她也不敢再闹了。”
连易中海都能被院子里的人罢免,再闹下去,院子的人是不是会带头把她赶出去?
毕竟贾张氏的户口不在四合院里,到时候她只怕连屁都不敢随便放,更别说是找院子里其他人的茬儿。
赵德福被儿子的这番分析说服了,随即就问道:“那你觉得院子里谁比较适合当一大爷?”
赵繁想了一下,提议道:“我看选出来的这三个大爷都不太合适,前院的阎老师虽然不像易中海那样偏颇谁家,但他敢在门口占别人的便宜,是不是也仗着自己是三大爷的势?”
院子里每户都有五六个孩子,平时只有一个人上班,关个四合院的大门还不是顺手的事,哪里至于仗着凭着关门的功劳占人家的便宜。
赵繁把四合院所有人都想了一遍,提议道:“前院最好是由爸你来当这个大爷,至于中院,我觉得何家嫂子比较适合,总不能三个管理都是男的出任,后院的话没适合的人选,还是让刘大叔出任?”
刘海忠成为二大爷也就是挺着肚子到处转悠,希望别人叫他二大爷过过官瘾,实际上就是易中海的寄生虫而已。
只要院子里的一大爷换一个不偏颇的人,那就是无关紧要了,反正也不需要他拿主意。
这事儿要是想办成也没那么容易,不过也难不倒赵繁,回到外交部的家属院,成事的计划他就给赵德福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