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从乾东城回来后,又恰逢学堂大考,日日不得闲,这请罪之事……自然是被抛到了脑后。</p>
萧若风心中苦笑一声,又跪了下去。</p>
萧若瑾看着老老实实跪下去的萧若风,很是不解,但亲弟弟跪着,他这个一母同胞的兄长也不好站着。</p>
而青王低头看着再次跪下的萧若风和萧若瑾,心中只觉得无比舒畅。</p>
心情舒畅之下,胆量也随之壮大,不过青王并未忘却自身所扮演的角色,面对萧若风时,语气中满是痛心与无奈:“九弟,昌平姑姑并非外人,你所做的那些事,还是认了吧。</p>
即便是父皇有心护着你,但事实就是事实,难不成真要父皇为了你的过错,坏了自己的名声?”</p>
萧若风咬了咬牙,他从未觉得青王如此令人厌恶。</p>
云昭故作不解地看向太安帝,“皇兄,这到底是出了何事?”</p>
太安帝叹了口气,“许是有什么误会,今日早朝,平离君弹劾了若风。”</p>
云昭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若是平离君,那就不是误会了。”</p>
太安帝面色如常,目光中却含着探询之意,“昌平的意思是?”</p>
“皇兄尚未听闻此事吗?平离君家的三公子听闻学堂李先生将在此次大考中收徒,便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学堂大考。历经重重考验,终于来到了终试,却不想,在考试过程中遭遇暗算,惨遭他人虐杀。”提及最后几字时,云昭特意加重了语气。</p>
“不止平离君家的三公子,参加学堂大考的考生分了四队,但只有一支小队的考生平安无事,其余的考生,皆被诛杀,其中几人甚至连尸体都是不全的,死状极惨。”</p>
“对考生出手之人固然可恨,但未尝没有学堂行事不周的缘故,参加终试的十二个考生,除了别有用心之人,其余的要么是身负绝技的江湖侠客,要么是是名门大族精心培养的世家公子。</p>
皆是我北离未来的良才美玉,可参加一场考试便丢了性命,还被虐杀致死,仅凭一具胸口插着树枝的尸体,又怎抵得过十几条人命?”</p>
太安帝眼神凝重,瞬间明白了其中的牵扯,死去的考生皆是北离的良才,其中几个身份还出自世家大族,精心培养的子弟一朝惨死,而他这个皇帝若是毫无作为,甚至还想着维护有罪之人……</p>
“若风,你可还有话说?”太安帝的声音从上首传来。</p>
萧若风攥紧了手,即便是跪着,依然脊背挺直,“回父皇,此事,确实是儿臣思虑不周,但事发突然,那残害考生之人已死……”</p>
云昭轻笑一声,眼中凝结着冰冷,“死了又如何,人死了,此事便可就此了结吗?</p>
萧若风,若是来日,你儿子无辜受累,被人虐杀致死,有人不知从哪里抬了一具尸体,指着它说,这是杀死你儿子真凶,还说什么人死了无需追究,届时,你当如何?”</p>
作者说:</p>
关于学堂大考这一部分,剧版也有部分改动,改得稍微合理了一点。</p>
就比如萧若风在得知了大考中混入了其他人,剧中雷梦杀是建议停止大考,萧若风说来不及了。</p>
而原著中,萧若风说的是为了学堂的声誉,大考不能停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