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有朝中大臣弹劾,澄平帝即便不会降罪于定国公,起码也会关押几日做做样子。</p>
然而,定国公入宫面圣后并无责罚,这牢门的门槛都没挨着,便回了定国公府。</p>
若非要说一句惩罚的话,那就是事情查明前,定国公不可离开定国公府半步。</p>
相比之下,朝中一众大臣忙碌不堪,若说为何?那自然是陛下有令,必须在三日内查明真相。</p>
若只是如此便罢了,依皇帝之意,是不愿降罪定国公的,定国公无罪,那只能是有人进献谗言,污蔑定国公了。</p>
可就是这普通不过的一件案子,不知为何,竟然扯到了朝中官员结党营私上面。</p>
皇帝陛下龙颜大怒,下令缉影卫彻查京中官员。</p>
这一查还真查出了不少东西,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没一个是干净的,该斩首的斩首,该流放的流放,该贬职的贬职,午门外血就没干过。</p>
关键是处置了这么多人,那些空缺的位置竟然立刻有人补上了。</p>
一时间,京城中风声鹤唳,人人自危。</p>
如此紧张的时刻,定国公府却悄然解禁了。</p>
而关于定国公的处置,更是让人瞠目结舌。</p>
定国公私自放粮虽是违令之举,但念在事出有因,赈灾有功的份上,小惩大诫,罚白银千两,闭门自省三日。</p>
到了这儿,有脑子的人都反应过来了。</p>
皇帝哪里是想处置定国公,分明是想要借着定国公一事,肃清朝堂!</p>
说不准定国公早就和龙椅上那位通了气,二者一同演了一出大戏。</p>
只可惜,他们明白得太晚,龙椅上那位又动作太快。不然,何至于落得如此下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