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不服,先行归国,这理由多少有点牵强了,他们都能克服,琅琊榜第一高手败给了水土不服,更何况习武之人本就身体强健,可他们也不能承认墨淄侯已经先行来替淑妃报仇,私刑报复,随意杀人。”</p>
“东海使节自然只能认错,毕竟是以友国的身份来的。”</p>
“直接就判死罪,赐死了,原来莱阳王是这么死的,没想到景琰坐上皇位,还是重蹈了父皇杀子的覆辙啊。”誉王颇有些幸灾乐祸。</p>
“通常来说,只要不是谋反大罪,对于一个皇子来说,流放、监禁都是处置的办法,景琰却偏偏选了最狠的赐死,但我知道,他所犯之罪定是景琰无法容忍的,陛下因猜忌忌惮而杀子,景琰是为正国法而杀子,两者千差万别。”梅长苏相信景琰会一直保持一颗公允正义的心,而且那时景琰心里才是最难过最痛苦的,毕竟那是他的亲生儿子。</p>
“固执绝情吗?”萧景琰看向梅长苏,问道:“你就这么信我是为正国法,而非有什么别的私心,可监禁、流放都是处置,这话也没错,你不觉得未来的我有些过于无情了。”</p>
梅长苏坚定道:“我当然信你了,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无论你如何处置都不为过。”</p>
“我也信你。”霓凰郡主、蒙挚、言侯爷也没有犹疑道。</p>
“正国法,景琰,在你心中国法比儿子的性命更重要。”萧选道。</p>
萧景琰回道:“可在父皇心中,您的权位和皇家颜面比儿子的命要重要。”</p>
魏无羡说道:“其实这些年他心里也有太多的压抑,濮阳缨的话足以燃起他心中的愤懑不平。如此,仇恨的种子已经在萧元启心中扎根了。”</p>
【萧平旌来见萧元启,萧元启藏起遗书,引他为莱阳太夫人上香。平旌解释未帮他找回其母尸首的原因,元启心中已被濮阳缨扭曲,口出抱怨之语。</p>
平旌指出莱阳太夫人有罪,皇帝的处置无误,元启却称不如当年被流放外地。二人争吵,元启将父亲之死怪于皇帝,平旌斥责其拿旧案争权,元启失言,还怪平旌不能体会他的孤单痛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