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元启逼迫陛下退位,极有可能掩盖住天下人的耳目,此时凭平旌一己之力,难与之抗衡,为今之计是要有一支勤王之师。</p>
正当二人谈论时,来人禀告消息已经递送出去,第一份回应已经收到,平旌看后让他去送一封信。</p>
飞盏不解平旌在安排什么,平旌不答反问,从而道出内阁防备长林王府的原因,长林府护卫北境,一腔碧血,两代忠骨,这份赤诚和信义,自然有它的重量,平旌如今要做的便是要借长林之名,起兵勤王。】</p>
霓凰郡主说道:“只有他们二人,即便回京也做不了什么,眼下是要有一支勤王之师。”</p>
梅长苏气愤道:“他说萧元时不配为君,他萧元启就配为君了吗,身为景琰的血脉,龙脉帝裔,大梁皇族宗室,竟然勾结东海,出卖国土,东海之战,又有多少无辜百姓丧命。”</p>
萧景琰沉声道:“元时还是有些血性的,他绝不会轻易向元启屈服。”</p>
雷无桀说道:“平旌自然是值得托付之人,和他萧元启才不是一类人,应该是说他们从来都不是一类人。”</p>
金光瑶说道:“无凭无据,已无兵权,只凭着信仰,便能号令的动大军,这样的权威焉能不让人忌惮,荀白水防备的就是这个。”</p>
言阙说道:“平旌是想凭借长林之名,凭长林两代忠骨及其信义,召北境军起兵勤王。”</p>
【念及大梁易君之后需良臣辅佐,狄明去监禁众臣的地方劝他们归顺。吏部尚书痛骂狄明,宁死不从。狄明叫人安排把他们送到后院,并不处死。</p>
因京城戒严,岳银川无法出城,属下找来羽林军的衣服,欲掩护他出城。</p>
东青率军与平旌汇合,众将士表示无论世间是否还有长林名号,身为长林儿郎,自当保佑君主,为家国而战,愿随平旌同行。甘州营的魏老将军也率旧部赶来。</p>
一路上,各营参将陆续赶来追随长林王,长林旗帜再现军营。】</p>
“他们也是忠义不屈之人,狄明心中仍会为此动容,因为太后的愚蠢,萧元启的哄骗,他才成了如今的乱臣贼子。”梅长苏惋惜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