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去凶杀现场,而是去审讯室,面对一个已经被捕的、手法娴熟的连环杀手,去挖掘他可能隐藏的、关于另一系列罪案的秘密。这更像是一场心理和智力的博弈。</p>
</p>
“明白。”沈翊应道,“我们什么时候出发?”</p>
</p>
“明天一早。机票已经订好了。”杜城补充道,“这次……小心点。马猴这个人,根据邻市同事的描述,非常……滑溜,而且,心思很深。”</p>
</p>
通话结束。沈翊放下听筒,画室里只剩下窗外残阳最后的光晕,和他逐渐加速的心跳。</p>
</p>
三年前的悬案……手法高度相似……马猴……</p>
</p>
他走到那幅《破晓》前,金色的光线此刻在他眼中,仿佛蒙上了一层血色。他意识到,他们即将面对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个残暴的凶手,更是一个擅长玩弄心理、隐藏秘密的“同行”。</p>
</p>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苏眠的号码。</p>
</p>
“苏法医,”他言简意赅,“三年前‘雨夜案’的卷宗,需要重新调阅。另外,准备一下,明天我们去邻市,见一个人。”</p>
</p>
电话那头,苏眠沉默了两秒,随即,清冷而坚定的声音传来:</p>
</p>
“好。卷宗我马上调。需要我重点准备哪些方面的检验比对?”</p>
</p>
她的反应永远如此高效、专业,仿佛无论面对何种未知,她都能迅速找到自己的坐标和武器。</p>
</p>
“创伤形态的深度比对,特别是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带有个人习惯性的施暴细节。”沈翊沉声道,“还有……凶手可能存在的,超越普通犯罪的‘仪式感’或‘标记性’行为。”</p>
</p>
“明白。”</p>
</p>
挂断电话,沈翊深吸一口气,开始迅速整理思绪。他需要重新沉浸到三年前那些被雨水冲刷过的、充满恐惧和绝望的案件细节中去,为即将到来的、与“同行”的隔空交锋,做好准备。</p>
</p>
画笔与解剖刀,即将奔赴一个新的、没有硝烟却可能更加凶险的战场。那里没有新鲜的尸体,只有尘封的卷宗、一个被捕的杀手、以及隐藏在相似罪行背后,等待被揭开的、更深沉的黑暗。</p>
</p>
夜色,渐渐笼罩城市。而沈翊画室里的灯,再次亮了起来,只是这一次,灯光下铺开的,不再是温暖的色块,而是三年前那些泛黄的、带着雨水泥泞气息的案件照片和报告。</p>
</p>
苏眠法医中心的灯,也同样亮着。她坐在电脑前,调出“雨夜案”所有受害者的伤情鉴定报告和现场物证照片,眼神专注,如同最精密的仪器,开始新一轮的扫描与分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