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247、澹台静(1 / 2)

让徒弟去住圣女峰,这倒也是个好主意。

楚楚心中同意,却笑着道:“圣女峰位于北山中心,距离并枝林可不近呐。”

“又能有多远,他好歹是练气九层的修为,虽不会御剑飞行,轻身之术却是学了的,全力赶路从圣女峰到并枝林不过两刻钟罢了,若连这点苦都吃不得,还拜什么一等仙门修什么长生大道,留在家中做大少爷岂不是更好?”乐天道。

乐天越是认真,楚楚就越是想逗他,皱着眉摇头。

“圣女峰虽有让渊八派人去整理,但我到现在也没去居住过,都不知道住着如何,会不会太荒凉了……到底是我头一回收弟子,这样是不是太狠心了,若不然就在这后山给他选个地方做洞府嘛。”

逍遥仙宗前掌教已经渐渐维持不住从容。

“正因为你暂且不便去圣女峰居住,所以才该让你的亲传弟子住进去。楚楚,元婴真君自立门户是规矩,你即便不常住也得将地盘打理起来。

而今你师父闭关,你有意为他护法,一时走不开是情理之中,但你的徒弟有什么道理杵在这儿?”

他说得认真,楚楚也配合做出若有所思的模样:“……虽有些道理,可我总想着自己都还小呢,也不想搬出去住……他年龄更小又背井离乡……”

“他去升仙大典时,可没人告诉过他拜入仙门不必离家,背井离乡是他自己的选择,这些又与你何干?”乐天尊者语重心长,“楚楚,我知道你心软,但你那徒弟都快成年了,就是要他多多磨砺才有修道者模样。”

楚楚垂下头去,仿佛深思熟虑的模样。

乐天见此,跟着又加了把火:“何况褚河闭关成功的话,出来就是化神修士,也不会继续做三长老,你们早晚要搬离并枝林的。

有道是师父有事,弟子服其劳,让他先帮你先将地盘慢慢打理起来,既合情合理又名正言顺。”

楚楚这时才抬起头来,眉眼带笑地看向乐天:“乐天为我考虑周全,那我就听你的了,让他去圣女峰偏殿居住吧。”

乐天其实觉得偏殿也不合适。

想想日后楚楚住过去,师徒俩隔得那么近……光是想想就好气人。

但所谓凡事适可而止,今儿能把那小破孩从并枝林挪出去,已经算是大获全胜了。

日后的事情日后再说。

再看向楚楚时,他的心思又全部落在了她身上。

……她笑得极美。

昨日她坐在高台上的时候,那小子的眼睛就黏在她身上挪不开了。

他怎会给那小崽子近水楼台的机会。

然后在楚楚将要起身时,乐天又抬手按住了她。

“楚楚可知道自己在修仙界的名声,修道界有多少年轻人想拜在你门下?

能从那么多天之骄子中脱颖而出,最终大获全胜,倒是个春风得意少年郎。

然他初次来雪月殿拜见,你若不到半刻钟就出去,难保不会助长轻狂。”

“乐天的意思,是要给个下马威咯?”楚楚挑眉。

“又不是驾驭下属,教导弟子哪有给什么下马威的道理,但而今双方都不熟悉,接着这等候的时间观察观察却未尝不可。”

乐天虽有私心,却也当真是为楚楚考虑。

楚楚经历过那么多事情,知道他说的很有道理,索性也顺势坐到乐天腿上,靠在他的怀中。

“说得也是,瞧瞧他耐性,以后也好因材施教。”楚楚道,“那我正好歇息半个时辰,这番去升仙大典,处处都要端着,可累死我了。”

乐天左手轻轻揉捏着她的肩头,右手折了个灵果喂到她嘴边。

“合欢宗此前招收弟子时受了多少闲气,你那些师叔或师兄们为了收到好苗子早就红了眼,也就是你和温轩在中秋仙会上大放异彩后才有了好转。

而今你带着这等修为回来,不到三十岁结婴,成为修道界千年来最年轻的元婴真君,你又生得绝顶貌美,他们怎么会放过你这样好的招牌?”

“做了三天吉祥物,从早到晚坐台子上,连个发簪都不能歪。才给了八百宗门贡献,大长老也是铁公鸡,比大师兄还死抠门。”

乐天笑了笑,又递过去颗果子,却在她咬了半口时放手,低下头去咬住了果子的另一半。

楚楚几不可闻地嗯哼了声,也被他连带着香甜的灵果咽入腹中。

且深入且纠缠,渐渐迷离沉溺……因着是白日,外面还等了人,才到底是压抑住了。

楚楚的疲惫半真半假,乐天的心疼却真真切切,他将她搂在怀中,单手轻轻给她捏肩,让她彻底放松。

她新收的徒弟其实就在眼前。

两米外只隔了道不算密集的珠帘,寻常只有装饰作用、丝毫不能阻挡视线的那种。

只是修士么……自然有的是奇怪法子。

总之从少年的角度,看不到珠帘后面任何东西,更听不见咫尺之间楚楚两人的谈话。

正如乐天所言,少年人出身名门,天资与容貌皆是顶尖,自幼就是被捧着长大的,即便拜入仙门心中仍然带着傲气。

毕竟,那么多人想拜入合欢宗圣女门下,只有他被选中了。

但少年教养很好,即便久等后微微有些不安,仍然恭敬地站在殿中央。

没有随意走动,也没有四处张望,只是眼中情绪泄露了他逐渐升起的忐忑。

可少年到底还是压抑住了自己的急躁。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最新小说: 诡仙:从旅行商人开始 红楼之扶摇河山 谍战吃瓜,从潜伏洪秘书开始 霍格沃茨的学习面板 炉炼苍生薪,证我大道果! 大汉之我是刘病已 惊天大太监,转生文学少女 天灾巨龙,从培养骑士家族开始 大明与新罗马与无限神机 修真版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