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655小说 > 女生耽美 > 清穿记事 > 惊讶:林黛玉的人物原型是谁--年羹尧之妹

惊讶:林黛玉的人物原型是谁--年羹尧之妹(2 / 2)

这里再引出另一条线--贾珍、贾蓉、秦可卿、秦钟。中,贾珍是贾蓉的父亲,而“贾珍“与“贾蓉“父子的名字与“雍正“、“乾隆“父子的年号相对比,可发现“珍“与“正“近音,而“蓉“与“隆“近音,且贾珍的“珍“与雍正其名--胤稹的“稹“同音。如此相似,实难称之为巧合,此其一;其二,第六十三回有贾蓉语--“从古至今,连汉朝和唐朝......何况咱们这宗人家?“把自家与汉唐并举,可见,实也是同样之皇家!所以,可以大胆推断贾珍即雍正,而贾蓉即乾隆。书中贾珍与贾琏关系亲密异常,这正与雍正和年羹尧起初的密切关系是一样的。

而对秦可卿这个人物,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从她的相貌看去:第七回,香菱在贾府第一次出场时,通过王夫人陪嫁--“周瑞家的“之口说出了“这个模样儿,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的小蓉奶奶的品格儿。“丫环金钏儿也立即表达了同样的看法,这里的“小蓉奶奶“就是贾蓉之妻秦可卿。而我们知道《红楼梦》作者常用模样相像而暗喻是同一人的手法,比如晴雯和黛玉:第七十四回,王夫人曾说“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儿,眉眼又有些象你林妹妹的“,这里说的正是丫环--晴雯,而她正是黛玉的化身,在她的身上影射着黛玉的悲剧命运。由此可推知容貌相似的可卿与香菱实是暗指同一人也。其实对可卿的外表,还有一段更直接的对比,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中有“早有一位仙姬在内,其鲜艳妩媚,大似宝钗;袅娜风流,又如黛玉“,这仙姬便是小名可卿的秦氏--秦可卿,同样的,这句话其深意便是:宝钗、黛玉与秦可卿是同一人也。也就是说宝钗、黛玉、可卿、香菱为一人也。(黛玉与香菱在上面已论证,而宝钗、可卿再由下面进一步论证。)

二、从“香“看去:上面说宝钗、黛玉、可卿为一人也。其实更有论证:在第五回,有“说着大家来自秦氏(秦可卿)卧室,刚至房中,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宝玉。。。。。。连说:‘好香!‘“,而第八回有“宝玉此时与宝钗挨肩坐着,只闻一阵阵的香气“,至于第十九回有“宝玉。。。。。。只闻见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这是唯有的三位“香“女子,且都由宝玉发出赞叹,这“香“气实是在起纽带作用,暗指三人为一人也,而又在十九回中通过宝玉之口说出“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也就是说虽然“香玉“很多,但林黛玉这个“香玉“才是最真实的、最正宗的人物原型,即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才是真正的人物原型的性格特征,而其他同样影射其原型命运的角色们,如宝钗、可卿等,都有了某些方面的改动和艺术加工,但她们仍然同样影射着一个人的命运,暗含着同一个女子的悲剧。

三、从与宝玉关系上看:第五回便有宝玉在梦中游太虚幻境,并与可卿在梦中成亲一事(“梦中成亲“应是指在生活中虽有此心,去不能如愿,只有在梦里才能结为夫妻之意),且第十三回有宝玉“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觉的‘哇‘的一声,直喷出一口血来。“闻死讯而吐血,这样的描述足以说明可卿在宝玉心中的地位,而二人的关系也可从以上两点得知是恋人关系,从以上这些推断:可卿与宝玉至爱--黛玉其实是同一人也。

四、从她的身份看去:中,秦可卿为贾蓉妻,贾珍儿媳,但书中又通过焦大之口说出了秦可卿与公公贾珍“抓灰“,并在她死后,第十三回有“贾珍哭的泪人一般“、“贾珍此时(可卿死时)也有些病症在身,二则过于悲痛“、“说着流下泪来“,并且在丧礼上窜上窜下,满是他的身影,而对丧妻本该悲痛欲绝的贾蓉(即便没有多少感情,也要大哭特哭给他人看的人),他的表情、状态、语言毫不描写,一字不提,此不怪矣!可以说,在秦可卿早亡这件事上,作者让贾蓉一滴泪也没掉,一声哭也没发出。甚至,在丧礼上,连他的身影都难以一见。这大不近情理,就象可卿的死与他无关一样。其实作者在秦可卿丧事上的这种安排,是要告诉我们:秦可卿名为贾蓉妻,实为贾珍妾也(不是大老婆,书中贾珍有妻为尤氏),也就是说秦可卿人物原型乃是“贾珍“人物原型的妾,而非其子之妻!所以她的死贾珍哭,而贾蓉毫不伤悲,甚至连众人安慰的对象也只是贾珍而非贾蓉(详见第十三回)。现在进行排比:秦可卿为贾珍(雍正)妾,香菱为薛蟠(雍正)妾,而年贵妃不也正是雍正的妾吗?

五、从明暗线看去:中,容貌象秦可卿的宝钗,几次被明确比喻成“杨贵妃“,如:第三十回有“怪不得他们拿姐姐(宝钗)比杨妃......“及“我(宝钗)倒象杨妃“等语,以及二十七回回目“杨妃戏彩蝶“,此为比喻象杨妃之明线。暗线是,第五回有“诗后又画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这是宝玉梦中所见的暗指秦可卿命运的画,并且秦可卿明明就是贾珍妾,为何还刻意安排其为贾蓉之妻,又有公媳扒灰一说呢?其实,刻意加的公媳扒灰也好,“悬梁自尽“也罢,都是在暗写可卿象曾公媳扒灰并最终悬梁自尽的杨玉环。前面已多次论证宝钗与可卿为一人也,如此一明一暗两条线,一是明说宝钗象杨贵妃,另一是暗写可卿象杨玉环,二线归一,其实是说可卿、宝钗的人物原型之命运象极了杨玉环。杨玉环,唐明皇之贵妃,受其兄杨国忠之累,终被赐自尽而亡,杨国忠亦是被众将士杀死,其后家业彻底败落。放眼诞生的“雍“、“乾“年代,与杨贵妃命运相似的不正是年贵妃吗?其实把唐代的杨国忠与清代的年羹尧来相比较,他们都是国之重臣,妹为贵妃,身为国舅又极得皇帝宠爱,权倾一时,家财万贯,且结局都是家破人亡,而杨贵妃与年贵妃亦有一比,同样贵为贵妃,同样不得寿终,同样受兄所累,同样人一亡,家就败。这样的明、暗线实是通过杨玉环让我们直接联想到那个时代的年贵妃呀,而中,当秦可卿死讯传出“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闷,都有些疑心。“(见第十三回),如果秦可卿果真如表面交待的为病死(同样年贵妃,历史上也说是病死),那为何众人还“纳闷“、“疑心“呢?可见,其死因蹊跷,从这可看出年贵妃的死因也应怀疑,至于是否如其兄年羹尧(以及杨贵妃)一样,是被赐死,还是单纯自尽而死,等等不得而知也。但她早不死,晚不死,在皇上要杀其兄年羹尧的上一个月死去,是否是人为安排的呢?并且秦可卿这个人物,中表面说她为病死,却又在暗喻她命运的画中指“有一美人悬梁自尽“(见第五回),也就是说表面上说秦可卿为病死,在命运之诗中又暗指她是自尽而亡。此不怪吗?那么,可否以此看年贵妃,史料记载年贵妃为病死,而实际是自尽而亡呢?这暂且不论,但年贵妃的死是值得质疑的,让我们也存“纳闷“与“疑心“吧。

再看其弟秦钟:

(一)、在秦可卿死后,不久,其弟秦钟亦病死。这与年贵妃死后的下一个月其兄年羹尧便被雍正赐其自杀而亡,在时间差距上极为相似,这里“弟“秦钟,实为“兄“也,只是作者善用的隐藏手法罢了。

(二)、第十六回开头第二段曾介绍凤姐弄权害死一对苦命鸳鸯--小姐金哥与守备之子的帮事,这个小故事的结果是那个叫“金哥“的女孩“自缢“,并有“那守备之子谁知也是个情种,闻知金哥自缢,遂投河而死。“此一句也,说“守备之子““也是个情种“,这“也是“便是说“金哥“是“情种“,所以“守备之子“才

“也是个情种“,而“情种“与“秦钟“读音十分相似,并两个“情种“都是自杀的!同样也在此回中,宝玉看秦钟时,有“宝玉忙叫道:‘鲸哥!宝玉来了,‘“

这里“鲸哥“是秦钟的小名,“鲸哥“与前面自尽而亡的女孩“金哥“读音也是如此相似,所以可以说无论是金哥这个“情种“,还是守备之子这个“情种“,他们都是自尽而亡,这里实是暗指秦钟不是病死,是自尽而亡!而年羹尧当年正是被雍正赐自尽而亡的。

(三)、更有第十六回“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余气在胸,正见许多鬼判持牌提索来捉他。那秦钟魂魄那里肯就去?......因此百般求告鬼判。无奈这些鬼判都不肯徇私......“我们再翻到《雍正传》第114页有“年羹尧接到自裁令,迟延不肯下手,总在幻想雍正会下旨赦免他,监刑的蔡廷严加催促,年遂绝望地自缢。“这种不肯就死的磨蹭,以及死时身边有人监刑催促都是如此相同,可以发现年羹尧死时的际遇与秦钟死时的遭遇又是惊人的相似。等等这些都说明了一点--秦钟就是年羹尧!也可推知秦可卿自然就是年贵妃了。而第一回有“不想这日三月十五......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那火已成了势了......可怜甄家在隔壁,早成了一堆瓦砾场了“,这里由三月的一场火引发了甄家的哀败,而上面说甄士隐实姓“年“,所以“甄家“实为“年家“!而“火“与“祸“谐音,其实甄家三月起“火“,实为年家三月起“祸“呀,在《雍正传》第111页有“雍正以此为题目,于三月间发出上谕,说年羹尧‘不欲以朝乾夕惕四字归之于朕耳‘......这就把讨伐年羹尧的战幕正是揭开了。“可见年家与中的甄家一样都是三月起“火“(祸)。而秦可卿从中第八回最后一段可知其为秦邦业养女,秦钟为秦邦业亲生儿子,这与“年氏,巡抚年遐龄女,或云为遐龄养女。“(见《雍正传》第535页)一句中的“或云“又如此吻合。由此也可认定为年贵妃实为年家养女也!

再看第三十五回,“忽有人来回话,说:‘傅二爷家的两个嬷嬷来请安,来见二爷。‘“下面又有“宝玉素昔最厌勇男蠢妇的“一句,这里说的“勇男“是指

“傅二爷“,“蠢妇“是指“两个嬷嬷“,并且又由宝玉的听说来告诉读者:这位傅二爷还有个“琼闺秀玉“的妹妹“名唤傅秋芳“,其人“才貌俱全“,而宝玉

“虽自未亲睹,然遐思遥爱之心,十分诚敬“,而后又交待“那傅试安心仗着妹子,要与豪门贵族结亲......那傅试与贾家亲密,也自有一段心事。“中,这傅二爷兄妹只在这里露了个影,连面儿也没出来,这两人是否多余呢?不,这实际上是重要人物原型的一次投影。傅二爷其实便是年二爷--年羹尧,而傅秋芳正是年羹尧之妹年贵妃!众所周知年羹尧是叱咤一时的大将军,一介武夫,称其为“勇男“再合适不过,其实宝玉的“最厌勇男“,实是宝玉厌年羹尧,恨年羹尧,牺牲妹妹以求前程,达到攀龙附凤的目的,而最后只是一场空。在第五回的《好事终》中有评“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而这个“琼闺秀玉“的傅秋芳(年贵妃)因“秉月貌“,却最终成了“败家的根本“!是以宝玉对傅秋芳的“遥爱之心“,其实正是对年贵妃的“遥爱之心“。

从上面两条线的论证可知,秦可卿也罢,香菱也罢,宝钗、黛玉也罢、元妃、傅秋芳等人也罢,虽然作者赋予她们的性格面孔,各具特色,千差万别,但在人物命运上却影射着同一个人--年贵妃。也就是说“石头呆子“视比生命还重的恋人正是--年羹尧之妹年贵妃。

而在中一直起帮凶的贾雨村却正是清代大臣--李维均。在第二回中贾雨村娶了甄家的丫环为妾,这个叫“娇杏“(侥幸)的丫环没多久就被扶作正室夫人,而我们翻开《雍正传》第一百页有:“雍正听了年(羹尧)的话,将他(赵之垣)撤职,改用李维均。李的由妾扶正的妻子,是年羹尧家人(古代指仆人)魏之耀的干女儿“,由此可知,这李维均受恩于年羹尧,且将年家的丫头娶为妾,后又扶正,这与贾雨村是如此相似。贾雨村不也娶了恩翁家的丫环为妾,又扶了正吗?更为有趣的是中的贾雨村先受恩于甄家,后又恩将仇报,在葫芦案中害了甄家女儿英莲(即香菱),而李维均这个曾受恩于年羹尧之人却在“倒年“中扮演了同样角色,“李维均连上三疏,说年‘挟威势而作威福,招权纳贿,排异党同,冒滥军功,侵吞国帑,杀戮无辜,残害良民‘“如此嘴脸真与贾雨村无二!

至于作者,我实不认为是曹雪芹,试问一个要把真实的故事发生的年代都隐藏的人,却怎会把自己的名字如此直白地留在里?一个要将“真事隐“的人,一个借“梦幻“来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的人,又怎会如此?岂不是自相矛盾?

罢,罢!红楼悲歌曲终人散,而它的人物原型们早已灰飞烟灭,书中所暗写的许许多多的谜还有待解开。而回归主题,林黛玉,这个中的灵魂人物,这个“千红一窟(哭)“的代表,这个一生都用泪、用诗句去反抗的女性,她与其他众多红楼姐妹们早早夭折的命运,正是揭示了作者的观点--在那样的封建制度里,在那样一个没有自由没有平等的窒息空间中,美好的生命只会被扼杀!

红楼、红楼,“红“即“朱“,而“朱楼“即皇宫,那本是最最富贵之所,可对那些如花朵般美好的女孩们却是死亡之门。当那身后的宫门一关,这些女子几乎一生都呆在那“不得见人的去处“,“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哭,不得自由地哭;笑,不得自由地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直熬,熬到成了一堆白骨才能离开,于是女主人翁发出“愿侬胁下生双翼,随到花飞天尽头“的强烈愿望!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此句是黛玉葬花时发出的悲鸣,其实她哪里是在葬花,她是在葬人!葬的正是“红楼“里众多被逼死的姐姐妹妹们呀!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一朝飘泊难寻觅!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最新小说: 我从海底来 抗战:我是全军后勤大主任 原神:开局被凝光姐姐逼婚 龙破九天诀白宇哲林馨云 捡来的锦鲤崽崽被军区大佬们团宠 东京:幕后玩家 全民领主:从零开始打造不朽仙域 九转霸神诀 综影视:昭如日月 致郁系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