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要筹备出道预热演唱会,教练站在训练室中央,手里拿着分组名单,宣布双人合作舞台的搭档时,左奇函的心跳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指尖不自觉地绞着训练服的衣角,指节泛白。</p>
“左奇函和陈浚铭一组,走唱跳路线;杨博文和张桂源一组,负责抒情舞台。”</p>
听到结果的刹那,左奇函悄悄松了口气——不用刻意回避和杨博文的互动,也不会被经纪人抓到“越界”把柄。可心底随即空落落的发闷,以前不管是日常训练还是舞台筹备,他和杨博文永远是彼此的第一选择,从不需要这样小心翼翼揣测距离。</p>
训练室被一道蓝色幕布临时隔开,两边各是截然不同的练习氛围。左奇函和陈浚铭练的是节奏强劲的唱跳曲,反复打磨托举、走位与和声,他的目光却总忍不住越过幕布缝隙,往杨博文那边飘。</p>
他能看见杨博文俯身给张桂源示范走位,手指点着地板细细叮嘱。</p>
<span>杨博文</span>这里要慢半拍,跟着歌词情绪走,别着急。</p>
能看见两人为了一个眼神互动反复磨合,杨博文拍着张桂源的肩膀笑。</p>
<span>杨博文</span>对,就是这种感觉,自然点就好。</p>
甚至能听见杨博文清唱的副歌,声音干净有穿透力,和以前唱给他听时一模一样。</p>
陈浚铭和他同步做着wave动作,见他眼神涣散、动作慢了半拍,用胳膊肘轻轻碰了碰他。</p>
<span>陈浚铭</span>想 什么呢?集中注意力!再走神要摔了。</p>
左奇函猛地回神,脸颊发烫,连忙低头道歉。</p>
<i>左奇函</i>抱歉,再来一次。</p>
他强迫自己聚焦眼前的舞台,可跳到熟悉的同步旋转接侧身互动动作时,还是下意识顿了一下。这个动作是杨博文手把手教的,以前每次找不到节奏,杨博文都会站在他身侧,手臂轻轻碰着他的胳膊找默契,低声提醒。</p>
(左奇函回忆):跟着我的节拍,转的时候别慌,我跟着你呢。</p>
如今没了那熟悉的支撑,没了那句安心的叮嘱,他总觉得脚下发虚,动作僵硬。</p>
陈浚铭放下他,语气带着无奈。</p>
<span>陈浚铭</span>哎呀...左奇函你又错了。这个动作你以前和杨博文跳的时候挺顺的,怎么现在总卡壳?</p>
左奇函抿着嘴没说话,只是低头调整呼吸。那些刻在肌肉记忆里的默契,早就和杨博文的节奏、气息绑在一起,分开后,连简单的同步动作都变得陌生。</p>
休息时,陈浚铭递来一瓶冰镇矿泉水,坐在他身边,顺着他的目光望向幕布那边,了然叹气。</p>
<span>陈浚铭</span>你心里还是放不下他吧?你们俩到底怎么了?以前好得能穿一条裤子,现在连句话都不敢说?</p>
左奇函沉默着拧开瓶盖,冰凉的水滑过喉咙,却压不住心底燥热。他没法说经纪人的警告,没法说“减少接触、注意影响”的禁令,更没法说每次看到杨博文失落的眼神,自己有多难受。</p>
陈浚铭忽然压低声音,用胳膊肘碰了碰他,眼神往幕布那边示意。</p>
<span>陈浚铭</span>其实他也没表面那么冷淡。刚才你旋转时差点踩空,我看见幕布那边有个影子动了动,杨博文手里的水瓶都差点掉了,还是张桂源拉了他一把才没过来。</p>
左奇函的心猛地一跳,忍不住抬头望向幕布缝隙。刚好对上杨博文的目光,对方眼里藏着慌乱与担忧,像受惊的小鹿般立刻转头,耳根悄悄泛红,拿起身边的乐谱假装翻看,手指无意识抠着纸边,把好好的乐谱抠出一道褶皱。</p>
左奇函心底泛起密密麻麻的苦涩,原来那点期待不是错觉,可这份在意,在公司的禁令面前显得如此无力。他低下头,盯着瓶身凝结的水珠,喉咙发紧。</p>
演唱会前三天,训练室里的人陆续走光,只剩左奇函和陈浚铭还在加练。陈浚铭去接水时,碰到了还在和张桂源抠细节的杨博文,三人在饮水机旁停下脚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