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砚之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沈微婉没有回头。她把袖子往下拉了拉,确保那本染血的账册不会掉出来。萧煜站在她旁边,手已经放在剑上,但没拔出来。</p>
太监抬起手要敲门。</p>
“等等。”崔砚之喘着气跑过来,额头出汗,眼神很冷,“那账本——你们不能进去。”</p>
沈微婉终于看了他一眼,声音很轻:“它已经在陛下该知道的地方了。”</p>
她不等他说话,抬手让太监去通报。</p>
“御前奉御沈氏,有紧急事务面奏。”</p>
过了一会儿,门里传来一声低沉的“宣”。</p>
她走上前,脚步很稳,不像拿着要命的东西。萧煜想跟进去,被守门太监拦住了。</p>
“殿下留步,陛下只召了沈奉御。”</p>
沈微婉回头看了一眼,轻轻摇头。萧煜咬紧嘴唇,没动。</p>
门开了一条缝,她低头走了进去。</p>
御书房里烧着香,萧彻坐在桌后,手里拿着一份折子。崔丞相站在左边,脸色很难看,目光一扫就盯住她袖口。</p>
“臣女叩见陛下。”她跪下行礼,动作规规矩矩。</p>
“起来吧。”萧彻放下折子,“你来做什么?”</p>
她没回答,从袖子里拿出两个小瓷瓶,放在桌上。瓶子很普通,看不出是什么。</p>
崔丞相冷笑:“这是什么?又是什么证据?一本不知道哪来的破账本就想扳倒朝廷命官?”</p>
沈微婉还是低着头,语气平静:“回陛下,这不是账本的事。是您的头痛。”</p>
萧彻眉头一皱。</p>
“您每个月初七、十七都会头痛,晚上更严重。脉象浮紧,舌苔厚腻。我查了三个月的膳食记录,发现有一味药引一直没记进档案——茱萸和胡椒。”</p>
她打开第一个瓶子,一股辣味散出来。</p>
“这两种东西来自北狄边境,性热,能驱寒通络。昨夜军粮里查出没加工过的干茱萸,混在米里运进京城。而‘丰隆号’这三年给宫里供调料,账上从没写用过这东西。可御膳房灶台的灰里,经常能看到新鲜的胡椒碎末。”</p>
崔丞相嗤笑:“厨房用点香料也要报备?你是不是连放多少盐都要记下来?”</p>
沈微婉不理他,拿过茶杯,倒水,把两瓶粉末各取一点放进水里。</p>
“陛下如果不信,我可以当场试。”</p>
萧彻看着她:“你知道骗皇上是什么罪吗?”</p>
“知道。”她抬头,眼睛很亮,“可如果您今天不信,明天可能就不只是头痛了。七殿下中的曼陀罗毒,就是藏在酸辣羹里,靠胡椒盖住苦味。而那道羹里的胡椒,正是‘丰隆号’特供的。”</p>
屋里一下子安静了。</p>
崔丞相立刻看向皇帝:“陛下!她在胡说!一个做饭的宫女,竟敢乱说皇子中毒的事!”</p>
萧彻没理他,只盯着那杯茶。</p>
过了会儿,他伸手接过,一口喝完。</p>
沈微婉屏住呼吸。</p>
时间一点点过去。香烧了一段,外面风吹着屋檐。</p>
大概一盏茶的时间,萧彻慢慢闭眼,又睁开,眉头松了一些。</p>
“头……确实轻了些。”他低声说。</p>
崔丞相脸色变了。</p>
沈微婉马上跪下:“陛下明鉴!御膳房长期偷偷用北狄的调料,还不记档案,说明有人故意隐瞒来源。这种香料容易掺毒,还能传信——北狄人常用碱水写字,遇热显形。只要混进调味包,就能悄悄送情报。”</p>
她顿了顿,从袖子里拿出半本账册,双手举高。</p>
“这才是真正的证据。里面记了‘丰隆号’三年来的所有货物清单,还有密信的编码规则,以及……北狄细作在京里的联络名单。”</p>
萧彻接过账册,翻开一页,看到一行小字:“货易椒茱,三日一程”。</p>
他的手指停住了。</p>
“这字迹……是户部采买司的格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