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旁,智音夹起一块豆腐,汤汁顺着筷子滴在米饭上。</p>
“今天伯顿先生差点把怀特送去校长室。”她戳了戳碗边,“那家伙非说无板篮球的禁区线是‘可协商的’。”</p>
“本来校长想用糖果哄他,直到怀特说‘这会影响我的代谢节奏’。结果校长直接请他吃了手杖。全校都听到他叫唤了。”李素忙不迭吹了声哨,声称这是贵族病遇上公立校传统疗法。</p>
晚饭后,台灯在书桌上投下一圈昏黄的光。尹智音和李素背对背挤在同一张书桌前,手肘偶尔相撞。</p>
“智音,帮忙递下那本参考书。”李素用铅笔尾端敲了敲桌面,“就小柜子上那本,跟电话簿差不多厚的。”</p>
智音侧身去够,膝盖撞到了抽屉把手。柜子顶堆着旧编织杂志,最底下压着那本《A-Level物理真题集》,书脊上的年份已经褪成了淡灰色。</p>
“给。”她把书递过去,封底的咖啡渍在灯光下像块不规则的洲界。</p>
李素突然笑了:“这渍子形状像不像伯顿湖?就男生们画在地图上的那个。”</p>
当李素翻动参考书时,橡皮滚到了智音脚边。智音弯腰去捡,膝盖再次撞到了半开的抽屉,顺手把抽屉推回,目光扫过桌缝,里面卡着一小片撕碎的试卷。她用笔尖把它拨出来,展开半片模糊的红色墨迹,像是个没写完的“B+”。</p>
“别管那个,”李素头也不抬,“上次我塞进去的模拟试卷,现在都成蟑螂别墅了。”智音把纸屑揉成团,弹进垃圾桶。</p>
李素突然用书脊敲了敲智音的手肘,示意她看物理真题集第37页的边栏——那里画着个穿校服的小人,正用圆规和三角板组装某种武器。墨迹已经褪成了淡蓝色。</p>
“我哥的杰作,”李素说,“他总说牛顿定律最适合用来计算怎么把纸飞机扔进教务处的烟囱。”</p>
“原来你还有哥哥。”智音的铅笔尖悬在作业本上。</p>
李素用橡皮擦了擦真题集上的涂鸦,蓝墨水早已渗进纸纤维。“说的是我堂哥啦,”她撇撇嘴,“他现在在外地读心理学。”</p>
“心理学……是和心理课一样吗?”智音想起学校里那门课,老师总让画情绪树。</p>
“有点一样,但相差很远。”李素翻到真题集扉页,指着哥哥留下的潦草笔记,“比如这个『观察者效应』,他说每次阿姨查房,他衣柜里的袜子就会自动变整齐……”</p>
智音眨了眨眼,而李素已经转回去继续做题。邻居家的狗突然不叫了。夜虫的嗡鸣混着洗碗的水声,台灯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偶尔因为肘部相撞而模糊了边界。</p>
这些看似无关的碎片——被编码的球场规则、被束缚的河流、桌缝里的旧试卷和关于“观察者效应”的玩笑——构成了她此刻生活的全部。它们有些被编码,有些试图编码。而她要做的,不过是先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节奏。</p>